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 东华初级中学叶沛颖 《悠悠道滘粽,浓浓故乡情》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12 17:38:3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世界上,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便是一方水土民俗文化,最直观的反映。而在广袤的莞邑大地上,我的家乡道滘,一个藏匿于城市的喧嚣之中的乡村,最富水乡风味的食物,便是裹蒸粽。

在古代,粽子只是东莞民间为庆祝端午而制作的应节粉果,而真正独自脱离出普通的传统粽子,蕴含独特水乡风味的裹蒸粽,在上世纪初,方才出现。而其创始人,则是道滘叶氏四房人——叶潮。

20 世纪初,叶潮在道滘兴隆街开了一家潮记夜宵店,专营裹蒸粽的制作与售卖。他凭借自身对人们口味的了解,改良了裹蒸粽原本单一的原料配方,并改良包扎技艺,完成了对道滘裹蒸粽的再造。自此,这一种裹蒸粽的配方在民间真正普及开来,成为了道滘名小吃之一,也成为了道滘民俗文化的体现,更是莞邑大地上不可或缺的一味佳肴。

道滘裹蒸粽制法严格,其原料主要有糯米、咸蛋黄、五花腩肉、湘莲、绿豆等。

糯米必须是优质的本地晚造矮脚糯,因为只有这种糯米才能保证其米粒饱满,粘性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味;咸蛋黄必须是由饱满新鲜的稻田鸭产下的鸭蛋所制,提前两天打开捞出晾干备用,使之口感更加甘香;五花腩肉必须肥瘦搭配合理,也是提前两天腌制,再出水以祛除猪臊味;湘莲、绿豆是按传统配方比例,加上蒜茸、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混和的。

一般先用三片箬叶结成一个倒三角,用糯米铺底,压实,再放上压碎的绿豆,接着加入咸蛋黄与五花腩肉,然后再铺一层绿豆和糯米,直到馅料已至顶部,就用箬叶包裹紧密,再用咸水草捆扎,最后放入盛满水的大锅,猛火煲煮,五个小时左右便可出炉。

刚出炉的粽子鲜香四溢,极为诱人,送入口中,鲜甜的绿豆在软粘的糯米中恰到好处地迸发出清甜的味道,鲜腴的五花腩肉软烂无比,油脂融进糯米之中,更添一份鲜香与诱人,可谓人间至味。

2011年,道滘裹蒸粽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此它不仅承载着道滘人的舌尖记忆,更是承载了东莞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和风俗。

经过百年的沧桑岁月,经过百代手艺人的传承,道滘裹蒸粽的粽香已经永远铭刻在了每一位道滘人的心底,这是故乡的烙印,让每一位道滘人魂牵梦萦的故乡情。它将在东莞这块现代活力与传统民俗交织的土地上,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光辉!

作者: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40班 叶沛颖;指导老师:骆娇

编辑:覃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