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成功为一名地中海贫血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罕见巨脾切除术。取出的脾脏体积为24×14×5cm³,术中出血量不到100毫升,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回归到正常生活。
脾脏困扰近10年,腹部巨大形似皮球
患者陈女士(化名),今年35岁,10年前被诊断为地中海贫血并伴有脾肿大,尽管接受了对症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只能依靠规律用药来控制。
近期,她感到上腹部持续性隐隐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自行服用止痛药后未见缓解。过几天后,她身上皮肤和白眼球开始发黄,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家人的陪同下,陈女士紧急前往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就诊。
经过腹部CT检查,医院发现陈女士的肝S4段存在团片状稍低密度影,显示胆囊增大且多发结石,脾脏显著肿大。急诊科医生初步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脾大,并将其收入普通外科进一步治疗。
普通外科主任林树文接诊后,通过触诊发现患者腹部有明显膨隆,能够触摸到肿大的脾脏,整个腹腔甚至盆腔被肿大的脾脏占据,结合陈女士的检查报告,以及既往病史和当前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等情况,考虑为巨脾合并脾功能亢进,出血风险极高,脾脏可能会在轻微碰撞下破裂出血,需尽快手术治疗。
罕见巨脾,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成功切除
面对这位年轻的患者,医疗团队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们仔细研究了陈女士的病情和检查报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认为其脾脏异常巨大,但肝硬化程度不严重,肝功能轻度异常。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医院最终确定了最适合陈女士的手术方案:腹腔镜下全脾切除术。据了解,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作为微创技术,通过在腹部和脐部周围开小孔进行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和恢复快等优点。传统开腹手术因切口大而导致术后疼痛明显,并增加了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鉴于腹腔镜手术的这些显著优势,当前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倾向于选择这种手术方式。

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协作下,医疗团队开始为患者进行腹腔镜全脾切除术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林树文亲自操刀,术中在腹部开几个小切口,以便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利用腹腔镜观察脾脏,确定切除范围,小心地分离脾脏周围的组织。
尽管此前遇到过巨脾病例,但这次所见之大仍属罕见。面对脾脏充血肿大、周围间隙狭窄、侧支循环丰富以及粘连情况,手术难度和风险都相对较高,极易导致大出血或创面持续渗血,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误伤胃壁、胰腺等邻近器官。脾脏本身较为脆弱易碎,林树文在手术中不断提醒团队成员动作要轻柔、缓慢且精细,最后用特殊设备将脾脏切碎以便取出。
经过5个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成功地为陈女士切除了一个罕见的巨大脾脏。取出的脾脏体积为24×14×5cm³,术中出血量不到100毫升,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知多点
多大算巨脾?
脾脏在健康状态下的重量通常在100至250克之间。在常规的体格检查中,脾脏通常不会在腹部触诊时被摸到,它通常质地柔软且不会压痛。但当脾脏肿大到边缘超出脐水平线时,则被定义为巨脾。
手术治疗巨脾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巨脾的治疗方法依据其原因而定,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巨脾没有引起症状,定期监测即可,无需立即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黄疸的情况,这通常意味着肝脏功能受损或胆汁排泄途径受阻,这时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巨脾的常用方法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开腹手术虽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但其较大的手术切口让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疼痛感明显。
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体积特别大的脾脏,操作空间受限,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因此,医生在选择手术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脾脏的大小、患者的年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因素,做出最合适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