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校园内洋溢着探索未知的热情。第二十届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第23场)在此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原馆长、国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徐世球教授带来《穿越恐龙时代》主题讲座。东莞日报小记者们化身“科学小侦探”,围绕恐龙知识、科普教育等话题,与专家、教师和同学展开对话,记录下这场生动有趣的科学之旅。

穿越亿年:一场沉浸式的恐龙盛宴
活动在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朱亚骏校长的殷切寄语中拉开帷幕,他鼓励孩子们“让好奇心成为驱动成长的永恒动力”。随后,徐世球教授带领师生穿越至2亿年前的史前世界。讲座从恐龙家族演化、化石形成机制、生态系统变迁及灭绝启示录四大维度展开,生动还原了恐龙称霸地球的壮阔图景。
互动环节中,徐教授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引导孩子们分辨恐龙种类、探讨灭绝原因,并以水晶作为奖品激发探索热情。“恐龙有哪两大类?”“最小的恐龙有多小?”孩子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科学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播撒。

对话徐世球教授
面对小记者谢玟萱的提问,徐教授说道,许多孩子从小通过绘本、纪录片接触过恐龙,而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展更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谈及科普读物推荐,他建议同学们关注科学出版社等专业机构出版的恐龙画册和科普书籍,“书店里的相关读物非常丰富,用心寻找就能发现宝藏。”

采访李老师:科技赋能,让科学触手可及
“学校办学理念是‘科技赋能・多元启慧’,科普讲座是重要载体。” 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李老师在回答小记者温源千的提问时表示,此次恐龙讲座旨在通过专家引领,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对于未来规划,她表示,学校将持续引入优质科普资源,举办更多科技活动,“让科学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精彩。”

同学说:最难忘的 “灭绝启示”

“恐龙灭绝的部分让我印象最深!”“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地球会是什么样?”谢慧航同学在接受小记者王梓竣采访时分享道,讲座让他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小记者周嘉滢和陈芷莜在和同学交流时,则对恐龙的体型差异充满兴趣,“原来最小的恐龙只有鸽子那么大,大自然太神奇了!”
从校园到未来:种下科学的种子
活动尾声,这场穿越亿万年的科普之旅,不仅让恐龙知识深入人心,更让“科技启蒙”的理念落地生根。作为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此类活动将持续走进更多校园,助力青少年在探索中点燃梦想。或许,今日在恐龙故事中沉醉的孩子们,明日将成为解开地球奥秘的“科学之星”。而这,正是科普教育的意义所在:以知识为舟,载着好奇心驶向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