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的小记者怀揣好奇与期待,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社会实践活动——“龙舟竞渡燃热血,醒狮舞龙承文脉”,让孩子们在浪花与鼓点中,零距离触摸岭南非遗文化的脉搏。
龙舟竞渡:浪花里的团结精神
走进园区,威风凛凛的龙舟一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专业教练的讲解下,小记者们了解到,龙舟不仅仅是一种竞技的工具,更是岭南水乡文化的灵魂。最有趣的当属“DIY 龙舟模型”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工匠”,搭骨架、拼船身、画龙头,不一会儿,一艘艘迷你龙舟就诞生了。
教练带领小记者们从认识龙舟结构、划桨装备,到学习“握桨-入水-拉水”等划桨技巧,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岸上练动作,水里看配合!”穿上救生衣登上龙舟后。伴随着鼓手“咚锵咚锵”的节奏,小记者们整齐划桨,水花飞溅中,龙舟如蛟龙般破浪前行。
原来“团结一致、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就是在这一起一落的划桨中扎根的,更有同学大喊道:“划龙舟要听着鼓点一起使劲,团队合作很重要!”
舞龙醒狮:鼓点中的文化传承
一阵激越的锣鼓声中,金黄醒狮腾空而起,小记者们瞬间被“圈粉”。非遗导师给小记者们展示狮头结构,讲解醒狮的历史。每只狮头都有独特的脸谱,每种都有独特寓意。孩子们摸着狮头上的绒毛,惊叹传统工艺的细腻。
在醒狮体验课上,小记者们学习了马步、弓步等基本功。大家弯腰屈膝,学得有模有样。当他们举起狮头,跟着鼓点做出“狮子摆头”“采青” 动作时,尽管步伐还有些摇晃,但每个人的眼神都透着认真。
小记者们还体验了舞龙。与舞醒狮不同,舞龙更强调团队的协作。龙身较长,需要多个小伙伴共同配合,大家的动作必须整齐划一,才能让龙身流畅地舞动起来。
活动结束时,小记者们带着亲手制作的龙舟模型作品,踏上归途。当他们亲手划桨、舞龙醒狮时,传统文化就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摸、能感受的魅力。
这场非遗之旅,不仅让翰林实验学校的小记者们学到了划桨和舞狮,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本土文化的种子。期待这些“非遗小传人”未来能让岭南文化的光芒更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