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南城街道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南城街道科协”)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协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紧扣科协“四服务”职责定位,以推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为第一要务,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连续三年评定为广东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2021-2025 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广东省第二批创建单位”认定,东莞市科协先进(工作优秀)镇街等荣誉。

巩固资源汇聚机制
精准发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下好“活动”棋,答好惠民卷,南城街道科协在科普工作资源汇聚中,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街道每年设立科普专项经费,用于举办活动、科普阵地认定奖励等,在提升科普传播力上下实功,支持街道各社区、学校以及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申报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
另一方面,切实强化各类学校和科普阵地的科普工作责任意识,融合多方资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普资源供给,建立南城特色科普资源库;联合街道各社区、学校、科普阵地、科技企业以及商圈举办多形式的科技创新以及科普活动,如在雅园、宏图等社区开展周末特色文化课程;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东莞蚝岗博物馆、南城历史文化陈列馆、人类胆石博物馆、粤丰环保主题馆等辖区内实体科普馆向公众开放,构筑起社区“科普文化风景线”。
在此期间,街道科协通过南城发布、东莞电视台、南方+等媒体平台对活动内容进行宣传,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打造全面性、深度性、融合性发展的创新格局,助推街道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内容打造精准化
持续擦亮科普品牌
近年来,街道积极围绕当年时事热点和重要精神指示开展各类型活动,在绿色低碳科普方面,街道围绕这一科普主题开展短视频大赛、健康徒步宣传周、线上有奖答题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现代化主题,开展科普大讲堂、博士论坛,搭建高端交流平台,让市民近距离领略科技风采;在传承非遗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街道更是“下足功夫”,开展特色文化课程、社区专题展览等活动,让非遗技艺、科学家故事走进校园、社区,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科普找到了“融入日常”的落脚点、与市民互动的切入点,吸引众多市民群众参与其中。
“只有科普‘接地气’,创新才会有活力。”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更是让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良好契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作为市分会场举办的镇街,南城分会场活动以“1+N”形式的思路开展,即“1场城市科学节主场活动+N个主题科普活动”,打造科普南城品牌亮点——城市科学节主场活动选择在东莞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石鼓社区举办,与百千万工程相结合,开展围绕热点话题“人工智能科普、科学家精神展览科普、非遗文化科普”为内容的嘉年华活动,以创新的科普形式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传统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的新模式,促进科普活动多元化。
自去年8月以来,南城街道科协陆续开展了科普研学游、科创名企研学游、科普大讲堂、特色科普文化课程、科普进校园、科普集市等二十多场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涵盖各个年龄段、多种身份的人群,从亲子、学生到街道科技工作者以及企业人才,并制定不同主题的活动,激发起群众“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科协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
企业科普“装备完善”
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南城街道不断加强科协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科协队伍覆盖面,通过“融合—共建—辐射”的方式,将社区、协会、企业科普资源优化整合,增强科协上下联动性,有效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构建以街道科协工作人员为主,覆盖多社区、学校、企业的科技工作者网络,鼓励社区构建社区科普工作机制,配备专职科普人员,开展科协人员素质培训,致力提升科协干部素养和业务能力,履行好为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型企业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等职责,让科普宣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在企业动员上,南城街道积极走访企业开展相关工作,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立企业科协,增强政企科协合作交流,推进企业间资源共享与合作;注重人才引领,激发科技工作者科普活力,深入挖掘街道“最美科技工作者”,推出《南城企业家故事》,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街道科技创新及科学普及工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参与社会化科普事业,将科普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等有机结合,引导公众走近科学,体验科学。
南城科协将持续在科普活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锚定目标,铆足干劲,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力、品牌影响力、服务向心力、创新驱动力,推动基层基础、科普惠民、聚才汇智、科创赋能等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本项目为东莞科普专项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