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参加社教活动,是博物馆的日常“打开方式”。而在潮流东莞,走进博物馆,还可以解锁更多独特的体验。走近历史文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博物馆之城”的创新和活力。
纵观东莞博物馆联盟的成员单位,家家“有看头”,博物馆早已成为市民打卡好去处。汉服之夜、集章游……东莞“博物馆游”持续升温,离不开东莞深化博物馆联盟发展,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创新打造“有看头”“有逛头”“有盼头”现代博物馆体系。“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你们准备去东莞哪个博物馆逛一逛?

有看头:博物馆里的“热辣滚烫”
当前,“永生——千古奇迹马王堆汉墓文物特展”正在东莞市博物馆展出,呈现着一幅西汉贵族生活的美丽图卷。该展开展首日上榜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发布的中博热搜榜五一版Vol.57“十大热门展览推介”,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
这是东莞市博物馆今年继“大观——18-20世纪中国外销精品特展”之后第二个重磅展,也是近年来继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神秘古蜀国 理解三星堆”特展、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等顶流文博IP落地后又一顶流的到来。今年“五一”期间,该馆每日参观人数均达上限,累计11951人次。

在马王堆汉墓文物特展开展当晚,“一票难求”的东莞博物馆之夜再次迎来“热辣滚烫”的文化盛宴,上演了一场汉风国潮大秀,既有“看头”,更有“玩头”。数百名身着汉服的市民款款而来,在马王堆汉墓文物特展的特设场景之间,游人如织,他们沉浸式穿越2000多年时光,一同参加“一梦千年·辛追梦”博物馆夜宴,听故事、观展览、赏汉舞,感受锦绣中华礼仪之邦的独特韵味,宛若一幅历史长卷在东莞市博物馆缓缓铺开。

如此沉浸式的开幕大戏在东莞并非首次。近年来,东莞市博物馆创新探索博物馆服务模式,以顶流文博展览在东莞掀起一波“文博游”热潮——系列展览备受欢迎,火爆出圈,登上“中博热搜榜”全国前十。此外,东莞市博物馆不断提高展陈质量、发挥社教作用、创新文化表现形式,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一所“大学校”、一个“第二课堂”,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2022年至今,东莞市博物馆持续入选全国热搜百强博物馆,大大提升城市吸引力和文化形象,助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博物馆里的“热辣滚烫”不止于此。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285万人次,其中,仅鸦片战争博物馆就接待了游客27.7万人次,成为全省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近代史开篇地”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独一无二的历史名片。鸦片战争博物馆备受追捧并成为长红打卡地,折射出近代史开篇地的硬核文化感召力。陈列展厅里凝固的沧桑历史,销烟池面映照的时光画卷,虎门炮台上荡漾的岁月回声,吸引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奔赴时光之约,开启穿越之旅。
“假期有幸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真是不虚此行!”“来到了以前历史书上看到的虎门销烟遗址,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事物不语,耳边却仿佛震耳欲聋。”不少市民定位鸦片战争博物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参观心得,点赞“有看头”的博物馆。
有逛头:创新链接,打卡全城
东莞“文博游”兴起的背后,离不开一个新生组织——东莞博物馆联盟的共同发力。东莞博物馆联盟,于2023年3月成立,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市级博物馆联盟。该联盟由21家东莞市内的文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联盟创始成员共21家单位,截至目前已增至30家,涵盖市、镇、村级及民办博物馆。

同年10月,一家特别的邮局——东莞博物馆联盟主题邮局成立。它位于东莞市博物馆内,是国内第一家以博物馆联盟为主题的邮局。主题邮局配套推出的“联盟护照”,是一本集博物馆导览、博物馆集章、博物馆邮票于一体的文化手册。“联盟护照”内含东莞21家博物馆的相关简介及打卡路线,配套设置21枚博物馆主题纪念戳,为市民游客提供东莞市的博物馆信息和参观指南。

最近,“集章游”这种新潮的文旅方式在东莞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不少人都爱上了东莞博物馆联盟主题邮局,让他们在东莞找到了新的乐趣和感动。它不仅提供了传统的邮政服务,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活动,让博物馆走进市民生活。
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东莞集戳的攻略和分享。有人花了好几天才收集了269枚戳;有人一天就走遍了东莞的博物馆、美术馆,把一本护照盖满了;还有人通过集章游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享受盖章的乐趣……更有来自外地的游客把盖有特色戳的明信片寄给亲友,分享他们在东莞的美好时光。想要参与,只需一本“联盟护照”。在东莞任意一个盖章点免费盖戳,打卡东莞……手起章落,故事便这样留在了纸上,进驻到心里。

同时,配合东莞市博物馆展览活动,东莞博物馆联盟主题邮局常态化上新印章,上新内容以东莞市博物馆和东莞博物馆联盟的各类展览的重点文物为主,让观众可以在参观展览的同时,在联盟主题邮局盖上印章,作为对展览的认证和留念。东莞市博物馆通过“博物馆+邮政”的合作模式,让“见字如面”书信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再度活化,让传统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备忘录”。书信文化与博物馆热的有机融合,产生独特的化学反应,形成了东莞青年人的“新国潮”。

今年“五一”,除基本陈列外,东莞博物馆联盟内国有和非国有场馆、市直和镇街场馆还通过原创、引进等方式,为市民放出特展和活动大招,累计开放了15个特展。近日,唯美陶瓷博物馆、东莞市钱币博物馆等还将相继推出特展。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带上“东莞博物馆联盟护照”,开启全城打卡博物馆之旅,未尝不是一次有仪式感的朝圣。

有盼头:如何推动博物馆从“网红”走向“长红”?
在博物馆,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随着年轻人越来越爱逛博物馆,传统的展览、社教活动已经很难再对观众产生长久的吸引力,怎样让大家来了还想来,每次都有新发现?东莞市博物馆作为东莞博物馆联盟的龙头,发挥引领作用,积极联动成员单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博物馆从“网红”走向“长红”。

东莞博物馆联盟不仅策划推出顶流文博IP,顺应年轻人打卡热潮,打造热门集章、打卡地,开发金属书签、帆布袋、贴纸等联盟文创,创造新的衍生价值,让观众选购到心仪的文创产品,更让“穿越”“联动”成为博物馆俘获年轻观众的关键词。去年,东莞博物馆联盟联动东莞剧院联盟推出“只此青绿·对话国宝”博物馆联盟之夜及“文物魔墙”等活动,打造了一场文物、学术与舞蹈诗剧的“跨界联动”;携手东莞图书馆推出如“阅”而至之“遇‘荐’博学东莞”联动活动,来自东莞博物馆联盟8家博物馆的馆长向市民推荐书,并陆续在博物馆内开设如“阅”而至专区,上新“逛展+阅读”体验,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火”起来,让大家的博物馆之旅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促进博物馆从“网红”变“长红”。

早在2004年,东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目前,东莞已基本建立起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互为补充、多行业和多种所有制博物馆全面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和市、镇、村三级博物馆网络。全市现有博物馆53个,其中国有17个、非国有36个。这些散落在莞邑大地上的一座座博物馆,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历史之光、文明之光、科技之光、人文之光……穿梭在厚重、悠长的历史中,共赴一场双向奔赴的文博之约。

此外,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进展备受市民关注,充满“盼头”。作为东莞市文化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公共文化项目,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是东莞建设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项目选址东莞市中心广场,总体规划由何镜堂院士团队操刀设计,建筑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预计2026年底投入使用。
中建五局华南公司作为承建方,表示将多措并举保证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顺利开展
新时代、新场馆、新作为。期待东莞博物馆联盟联动开展更多馆际跨界融合式文博活动,带给观众更多“看头”“逛头”“盼头”,拉满博物馆的沉浸感、氛围感、趣味感,让文物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更好地弘扬莞邑文化、岭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博物馆常态化迎来文物、文化与观众的“双向奔赴”,“网红”变“长红”就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