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是胚胎扎根、汲取营养的“土壤”,也是生命之旅的起点,但22岁女生子宫内膜癌变,你可能没听说过。
东莞的小黄今年22岁,未婚未育,3年前开始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每次周期30至60天不等,一直未诊治。
近2个月,她阴道流血不止伴有乏力,最终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妇科就诊。
检查发现,小黄体形偏胖,身体质量指数(BMI)达31kg/M2(轻度肥胖)。
完善妇科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达30毫米(正常情况一般不超过15毫米)。
小黄宫腔镜可见:内膜增厚,凹凸不平,可见异常血管
才22岁的年轻女性,发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不高,但小黄的子宫内膜实在太厚了,主治医生强烈建议她进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
病理结果出来后,结果真的是“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伴局灶癌变”。
这让小黄和家属陷入了无尽的忧虑之中,医生也感到很棘手。
因为子宫内膜癌治疗,需要切除子宫和双侧附件,如这样切除,她可以长期生存,但将永久丧失生育的能力。
对小黄来说,要生存还是要生育?确实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由于小黄强烈希望保留子宫,医生对她开展了盆腔核磁共振(MRI)+增强及内膜癌分子分型检测。
经综合判断,小黄符合保留生育功能的条件。
小黄及家属充分了解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案及其药物副作用与潜在风险后,选择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案。
目前,小黄正积极配合治疗和医学随访。
小黄的案例给广大年轻女性提了个醒:即使年轻,也可能患上子宫内膜癌。当出现月经紊乱,应积极治疗,避免子宫内膜长期不受限制地增生。同时还要积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降低患癌风险。
【知多D】
一、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诱因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如腹型肥胖,合并有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等)、雌激素刺激(即排卵异常导致的月经失调)、绝经延迟、家族遗传等。
主要临床表现有:
1.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阴道流血为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尚未绝经的患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紊乱等;
2.阴道异常排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3.下腹痛及其他症状。晚期患者可因肿瘤扩散或压迫神经导致腰骶部疼痛,或出现贫血、恶病质等全身症状。
二、得了子宫内膜癌可以尝试生育吗?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出现年轻化趋势,约4%到14%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年龄小于40岁,部分患者未生育或仍存在强烈的生育愿望,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她们实现生育愿望呢?
关键在于患者要严格符合相关条件,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接受严密的医学随访。同时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尝试保留子宫、双侧附件:
1.年龄≤40岁,有强烈的生育愿望;
2.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高分化G1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
3.核磁共振(MRI)检查(首选)或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
4.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可疑的远处转移病灶;
5.无药物治疗或妊娠禁忌证;
6.无其他生育障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