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访谈|760分女生董言:我的“阅读修炼手册”
东莞+ 2025-07-16 16:38:19

2025年东莞市中考中,学生董言以760分的优异成绩,为初中三年画下圆满句号。面对佳绩,她显得淡定从容。“基本反映了平时水平,”董言坦言。语文114分、历史满分稳中有升,尽管英语和数学略低于预期,但整体发挥稳定,这份稳健源于深厚的积累。

痴迷语文,匠心打磨文字

翻开董言的书包,一本划痕斑驳的语文笔记是她的“秘密武器”。“汉语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她眼中闪烁着热爱的光芒。笔记里,不仅有课堂精华,更遍布她用各色笔迹写下的个性化心得——将标准答案“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再提炼成高效答题模板。考前翻阅这本心血结晶,是她独有的“定心丸”。

她的语文学习从不设限。当同学初识《岳阳楼记》,她已能将《阿房宫赋》倒背如流。对作文更是精益求精,反复修改三四遍是常态,甚至主动寻求老师面批,只为“磨”出每个句子的光彩。114分的语文成绩,正是这份匠心与执着的最佳注脚。

深度阅读,思想穿越时空

课间的喧嚣常被董言手中的书隔绝在外,这已成为教室一景。从《红楼梦》的凄婉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震撼,书籍为她打开了万千世界的窗口。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文史达人”的书柜里,与《史记》、《资治通鉴》并列的,是一本翻得卷边的《刘慈欣短篇小说集》。“科幻让我学会用宇宙视角看唐诗,”她解释道。读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她脑中会瞬间浮现刘慈欣笔下宇宙瞭望台的孤寂,时空的苍茫感竟奇妙共振。

在碎片化信息时代,董言坚守着“慢阅读”哲学。她有个独特标准:“一本书若不能让你至少发呆思考三次,便未真正入心。”一次放学后,她读到《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反复制作小金鱼的段落,竟对着窗外树影凝思十分钟。同桌轻推唤醒她,她如梦初醒,兴奋分享:“这不正是现代人刷手机的隐喻吗?马尔克斯简直是预言家!”这种深度沉浸带来的思想火花,常令人耳目一新。

她对书的“痴”有时显得“不近人情”。回老家过年,书包因塞满“精神食粮”而异常沉重,肩带深勒进羽绒服。“背着座图书馆回去,不累呀?”妈妈心疼地问。她却笑答:“这可是必需品!”火车上,当旁人沉浸手机,她却捧着《夜色温柔》浑然忘我,连餐车经过都未察觉。对她而言,这些沉甸甸的书本绝非负担,而是通往无垠思想宇宙的通行证。

书香暑假,向高中出发

“成绩单上写着我一个人的名字,但背后站着许多老师。”董言深情回顾初中三年师恩。课后不厌其烦的答疑、低落时温暖的鼓励,这些点滴星光,汇聚成她前行路上不灭的灯火。

面对悠长假期,董言的计划单清晰明了:预习高一课程,精读《水经注》与《古文观止》。这位钟爱文字的少女,将继续以笔为舟,在浩瀚书海中驶向崭新的高中航程。

对学弟学妹,她分享心得:“学习本身就是充满幸福感的过程。当你真正走进文字,连考试都会变成有趣的解谜游戏。”在她心中,享受求知的过程,便是最丰厚的收获。

文字:记者 刘召 实习生 陈宣文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