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庆村,触目可及的是典型的水乡元素,虹桥、渔船、流水……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本报记者 梁浚锋 摄
“人人尽说江南好”,再也不用羡慕别人,道滘也有属于自己的“小江南”,沿着河岸而建的永庆村,有白墙黛瓦、有竹林深深,有小桥流水,幽静而舒适。
今年道滘元宵花月夜,永庆村再度出圈。厚德河岸,花灯璀璨,游人如织,尽显水乡意韵。活动通过新华社客户端,“魅力道滘”视频号,“和美道滘”抖音号等平台进行视频和图片直播,观看量突破30万次。当天活动现场人流合计18万人次;带动周边社会零售消费额人民币2000多万元。
慢悠而惬意 每一帧都是一幅画
在永庆,触目可及的是典型的水乡元素,虹桥、渔船、流水……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起一个大早静静地发呆,或漫步在入夜的河岸边,都让人如痴如醉,还能深刻体会到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风情。
行走在永庆村的河道边,首先会被各色鲜艳明亮的墙绘吸引眼球。龙舟竞技、粤剧元素、水乡特色……生活气息十足的画面,让时光也变得生动起来。
来过才知道,这里藏着太多迷人的风景,灵性且诗意。河水蜿蜒,勾勒出这里的悠闲自适,生机勃勃。
永庆村有着水乡精致细腻的生活方式,不紧不慢,优雅而从容,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来者。恰是人间四月天,蓝天为画布,树木抽出新芽,桥下流水潺潺,描绘出永庆村独有的水乡美景。
在安静的老建筑和街巷中,还藏着充满烟火气的小店。逛累了就去河边找个位置坐下来,品尝一下道滘粽、龙船饭、鱼片粥、油糍、肉丸粥、水乡艾角、松糕、糖不甩……美味太多,简直数不尽。
夜晚,当河岸两旁的灯光亮起,流光溢彩、五彩斑斓,更让人想起那些绝美的诗句:无论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还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抑或“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那一刹,所有的美好扑面而来。
来这里,一定要去这家开在河边的小茶馆坐一坐,听河水潺潺,感受微风拂面,做一日闲人,品一盏清茶,享一段惬意的时光。
“客人可以坐在河边晒晒太阳,也可以坐上乌篷船里品茶。”河边茶事的负责人阿斌介绍道。又或者,临窗一坐,品上一壶香茗,尝着各种精致糕点,看着水面上乌篷船悠悠驶过……与时光并肩缓行,好不惬意。
前些年,叶沃斌辞去干了20多年的工作,回到永庆村创业,将自家三层老屋改造为创业基地。其中,第一层改造成咖啡厅,第二、三层打造成艺术民宿,虽然只有五个房间,却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带文体景区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他还自己设计图纸,建造了两艘船,自己装修,打造成“水上茶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水上叹茶、水上看网鱼,成为推介“潮流东莞”的流动风景线。
考虑到外来游客越来越多,阿斌也在计划开办民宿,“我们将从游客的体验和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融入道滘的休闲旅游路线,让游客在这里真正得到放松,也对道滘留下美好的印象。”阿斌对民宿的发展充满期待。
悠悠水乡 多元品味
永庆村除了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承载着时光与岁月的馈赠。
一座青砖结构的古塔屹立河岸,它名叫“巍焕楼”,也有人称它“道滘文阁”。
它的门前,一副对联镌刻深远,“虹桥晚望观渔火,巍焕朝晖映露华”。数百年的岁月里,它与虹桥相互辉映,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历史的变迁。
在魏焕楼的旁边,看到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饮小店——豉油甜铺,这家店由黄小姐和她的好闺蜜携手打造,承载着深厚友谊与美好回忆。
因为小店的原址上曾有一间旧豉油厂,她们便起了这样有个性的名字。两人共同努力,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打造出极具设计感、故事性的优美小院,还提供各式茶饮小吃,让你的下午茶时光仪式感满满。
从豉油甜铺出来,就是新修缮的永庆曲艺社,这里每天粤韵悠扬,吸引着许多市民驻足,感受曲艺文化的魅力,也有不少群众在这里散步、遛娃,享受悠闲时光。
今年元宵节之夜,永庆村更是大放异彩,万人空巷,仿佛被月色和水波共同温柔地包裹着。遍布在村里的古树历经百余年风雨,它们见证着水乡的发展,默默传承着文脉发展。浓荫蔽日,树下市民安乐祥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随着研学游日益升温,永庆村也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化研学产业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成为研学“新热点”,吸引了镇内外一批批学生团队纷至沓来。
去年开放的道滘裹蒸粽文化馆位于永庆村内,全面展示道滘粽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馆内设有道滘粽文化展示区、龙舟文化展示区、文化长廊、DIY体验区以及网红打卡处,具备展馆、餐饮、体验等功能。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道滘粽子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手工制作的技艺和匠心。
去年国庆期间,永庆村还引进皮划艇等运动项目,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游玩,更有香港明星前来助力,为助燃乡村文旅兴旺再添“一把火”。
“一带两‘路’四区”激发新活力
承载着百年历史,从岁月深处走来,永庆村总给人一种是水墨画般沉稳静谧的气质。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中,她却又并不显老气,而是不停“换上时装”,时刻向大家展示全新的面貌。
“现在的永庆村,环境更美更宜居了,还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玩,永庆未来可期啊!”提及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当前,永庆村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推开,秉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的理念,建设一带两“路”四区,唤醒老街古巷的记忆与活力。即积极配合镇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带有关工作;持续做好厚德河(永庆段)以及三丫涌(永庆段)-兴隆河(永庆段)的“水路”文章;打造曲艺社特色体验区、美食体验区、西社横街特色街区、研学示范区,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的基础上,永庆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边角地、闲置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生态景观,将卫生黑点改造建设为“四小园”,化“黑点”为“亮点”。
在春暖花开时节,沿着永庆村的河边走一走,河水悠悠、拱桥弯弯、芳草萋萋……乡村振兴的实施成果处处可见。接下来,永庆村将充分利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契机,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加快招商引资与文旅发展“双轮驱动”:引进特色主题餐饮、茶饮、咖啡店、民宿旅舍等文旅经营项目,积极发展“研学游”、水上游船观光、“夜经济”等多元体验项目,拓展时尚消费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35年,村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会大幅度提升,乡村振兴会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展望未来,永庆村党总支书记黄建维充满信心。
延伸阅读
永庆村一带两“路”四区规划
一带:即积极配合镇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带有关工作。对兴隆河、三丫涌河两旁老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持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不断活化历史街区。
两“路”:即持续做好厚德河(永庆段)以及三丫涌(永庆段)-兴隆河(永庆段)的“水路”文章,优化河岸两侧环境,开展水上游船项目,推进曲艺社、巍焕楼等特色建筑夜景亮化提升,打造水幕光影秀景观小品,全力营造夜间“网红打卡地”,不断丰富文旅新体验,激发市场新活力。
四区:即打造曲艺社特色体验区、美食体验区、西社横街特色街区、研学示范区,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曲艺社特色体验区:计划投入资金对曲艺社周边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提升整体风貌,形成特色区域。整合永庆桥洞、曲艺社、河边茶事打造撒网捕鱼摸蚬渔家乐、爆浮米、唱粤曲等体验项目。美食体验区:计划将富华路打造为美食体验区,建立统一规范的“路边摊”,汇集道滘特色美食、烧烤、奶茶等各色美食,逐步打造浓浓烟火气和色香味俱全的夜市小吃,全力激活夜经济,打造消费新引擎。西社横街特色街区:对西社横街进行巷道升级,修复破损路面,铺设青石路面,增加巷道亮化设施,提升巷道景观。同时,争取引进小型创意咖啡馆、特色小吃摊点、精品店铺、民宿等,打造休闲购物场所。研学示范区:持续推出“虹桥-文阁-粽子馆-天后宫”精品研学路线,以研学旅游新业态助推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