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66所,新增公办学位6.7万个,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提高义务教育民办学位补贴标准,随迁子女入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补贴全覆盖……
翻开2023年东莞教育成绩单,一批批新教学楼加速崛起,教育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这背后得益于东莞超常规学位攻坚的决心与魄力,以及通过提高义务教育民办学位补贴标准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的智慧与担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定位,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走出了一条“双万”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东莞路径”,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为东莞高度重视并致力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点赞
每晚睡觉前,莞城中心小学一(2)班的井祺煊同学都会整理好自己的书包。第二天早上准时醒来后,便开始洗漱、穿衣,然后背上书包,开心地去上学。
“学习好快乐!”去年9月,井祺煊同学终于入读了莞城中心小学。这得益于新改扩建的市桥校区投入使用,提供了1384个小学学位。
作为东莞市教育资源的“高地”,莞城学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连续多年发布学位“预警”。为解决适龄儿童的读书问题,莞城街道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教育扩容提质的战略部署要求,通过莞城中心小学扩建、对部分学校的功能场室及架空层改造教室等方式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确保2023年辖区学位总需求。
井祺煊同学正是莞城中心小学改扩建的受益者之一。窗明几净的教室、和蔼可亲的老师、友善可爱的同学、环境优美的校园……这一切,都让井祺煊幸福地开启学习之旅,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六年后遇见更好的自己。
井祺煊同学点点滴滴地成长,妈妈李丽莉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由衷地替孩子高兴,为有你这样的孩子而骄傲,更为东莞高度重视并致力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点赞。她不会忘记,开学前学校举行迎新活动时每一位老师给她留下的美好印象;她依然记得,开学那天,孩子迈着坚定步伐迈进校园时的喜悦;她坚定相信,教育是一场幸福的遇见,亦是一场爱与被爱的温暖修行。
莞城中心小学市桥校区启用,增加一年级30个班,提供1384个学位,改善学校办学环境和学位资源紧张状况,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际上,在莞城中心小学117年的发展历史中,一个年级达到如此规模也是前所未有。莞城中心小学校长尹凤葵直言,莞城中心小学又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学校全体师生将继续凝心聚力,朝着“办一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现代品牌标杆式学校”的办学愿景而竭尽全力,办老百姓满意的高品质教育。
井祺煊们的愿望和王先生们的幸福感
井祺煊同学入读公办小学的背后,是无数家庭对子女未来发展的深切渴望和对优质教育极度渴求的现实反映。
东莞常住人口超千万,基础教育在校学生近170万,其中非户籍学生近100万,占比近6成。随着入户人数增加,公办学位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2023年秋季学期作为首批二孩“入学高峰”,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户籍学生增幅分别超过5成、2成,公办学位供给压力持续增大。
不过,井祺煊们的愿望,在东莞得以逐步实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东莞克服经济压力和土地资源紧张等困难,连续6年把增加公办学位供给作为年度民生实事,深入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通过新建、改扩建、挖潜扩容等方式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7万个,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其中,新增公办园学位近年首度破万,公办园(含创新方式)在园幼儿占比56.7%,公办(含创新方式)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4.7%,顺利完成省下达的学前教育“5083”年度任务,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学位供需总体平衡、招生入学工作总体平稳有序,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万千家庭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待。
外来务工人员王先生的女儿自从去年秋季在东莞顺利入学一年级后,他常和朋友们说,“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王先生的幸福感来自于东莞进一步规范随迁子女入学管理带来的便利。
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中不可缺位的教育保障。近年来,随着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学位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东莞积极探索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出台《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积分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方案》和《东莞市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指导意见》入学政策,规范随迁子女入学条件,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权益。
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均衡,是促进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然而,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东莞民办中小学占比较高,但优质、品牌民办校比例较低,还不能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为支持民办教育优质发展,近年来,东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优化义务教育结构,加大对民办教育扶持力度,从2022年秋季起,实现随迁子女民办学校非户籍补贴全覆盖,弥补民办与公办的生均教育经费差距,进而促进教育均等化。
2023年,在巩固学位补贴全覆盖的基础上,东莞从秋季起提升民办学位补贴标准,将学位补贴标准全部提升到一档补贴水平,目前小学民办学位补贴提高至5000元/生/学年,初中民办学位补贴提高至6000元/生/学年,全年投入财政经费15.9亿元,相较去年增加约5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发放民办学位补贴的人数接近104万人次,同比上年增加了14万人次,随迁子女入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补贴全覆盖。
同时,东莞规范提升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继续依托建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落实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网上报名、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加强民办学校招生宣传和广告管理办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深化莞式慕课和教研活动帮扶,全市统筹建设了优课微课、习题、教案、课件的“一体化”优质教学资源,民办学校免费共享,向相对薄弱民办学校送教送培,促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挂钩,形成教研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推动公民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东莞市教育局透露,接下来,该局还将印发实施《东莞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为牵引,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百校提升工程,通过优质资源带动、硬件升级改造、优质师资引领、关键项目驱动等方式,推动100所基础薄弱学校成长为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继续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大集团化办学市级统筹和规划布局,以集团化办学方式将市优质资源有序向薄弱镇街和学校辐射,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内外互通的集团化办学格局,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优质均衡发展。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告别2023年,循着时间的跨度驻足回望,校园里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见证着东莞教育在奋进中走出的一串串铿锵坚实的足迹。踏入2024年,那份温暖人心的力量,时时回响,鼓舞前行。让我们一起延续这份温暖和精彩,继续向光出发,向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