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413项硬核举措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东莞+ 2025-05-21 13:15:36

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关境海空联运项目,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以下简称“空港中心”)诠释了粤港澳大湾区“合则生利”的深层逻辑,为“一国两制”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这是东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统筹推进集成式改革、引领型改革,实施一批重大改革试点和重点改革项目,激活基层改革活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东莞中心城区

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一个分量千钧的坐标立起。东莞紧跟中央、省委步伐,与时代同脉,与发展同向,以破题之势行夯实之举,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动力。

东莞出台《中共东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系统谋划部署413项重点改革任务,推出“十大改革”和“五项民生微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大朗镇“健康副厂长”走进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提供健康问诊、慢病治疗、艾灸针灸、健康讲座等优质医疗服务

2024年9月3日,常平镇一家企业门口,健康副厂长义诊活动吸引了百余名企业员工前来。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的多学科专家送来健康礼包,现场还开展了血压血糖测量、中医问诊、骨密度检测等体检服务。

“不出工厂大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对企业和员工都贴心。”企业负责人点赞。

这是东莞在全国首创的“健康副厂长”工作模式,打通服务企业员工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支撑。

除了“健康副厂长”模式,东莞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东莞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案例分别获2023、2024年度自然资源部典型示范案例,“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案例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社会投资项目“一张图”改革、“深莞融合”政务服务等改革品牌获国家、省推广。3个基层改革案例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月18日,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以下简称“空港中心”)迎来运行两周年,交出了“累计进出口货值突破240亿元,服务企业超1000家,商品货类扩展至900余种,综合成本下降30%,时效提升20%”的成绩单。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

空港中心自2023年4月18日封关运作以来,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已成为国家战略下区域协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点名”建强空港中心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连续两年在《施政报告》中提及空港中心,称其为“创新合作机制发展的最佳示范”。

接下来,莞港双方将继续加快空港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项目能级,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典范,共同写好大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东莞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与广深港澳深度对接合作,不断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2024年,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松山湖科学城通道(东莞段)一期工程基本完工,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中心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支持。

▲中国散裂中子源

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顺利召开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首次部省际会议,审议通过22项政策,争取省政府出台15条支持举措,落地建设莞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台博会实现台湾22个县市参展全覆盖,全市新增台企300多家,对台进出口总额增长10.6%。

东莞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改革,探索建立贸工消一体化平台,创新开展内销信保业务降低收款风险,积极推进“两头在外”保税维修试点,拓展市场采购出口业务产品类别,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176.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保税物流增长18.1%,带动全市进出口总额13880.4亿元,同比增长8.3%。

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机制,202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增长17.6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手机生产线

东莞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乘“数”而上,完善传统产业数字化、集群化赋能机制,加快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优化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204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今年年初,东莞这座“中国潮玩之都”刮起了一股“哪吒”旋风。多家潮玩企业凭借“唯快不破”的绝技,接住了《哪吒2》这部超级国产电影的“泼天富贵”,成为地方产业与哪吒IP深度合作的典型样本。 

实际上,这背后是东莞成熟的制造业优势+数字化转型,赋予潮玩领域澎湃动能。在石排镇潮玩产业园,AI技术被应用于生产流程优化,东莞AI研究院将老师傅的技艺数字化,新人培训周期缩短70%,模具开发时间从50天压缩至10天。潮玩企业新建的智慧工厂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未来产能可达当前的5-10倍。这种“硬核制造力”让东莞潮玩产品在全球市场保持强劲竞争力。

▲沃工厂文化(东莞)有限公司生产的《哪吒2》电影周边产品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东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东莞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动工建设,阿秒科学中心成立高性能激光器创新产业联合体,散裂中子源二期正式动工,“散裂中子源‘碰撞’出创新集聚地”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全省率先探索创新联合体攻关模式,以“链主企业+产业链企业+高校”形式,在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未来生物食品等领域推动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开展集成式协同攻关。

东莞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优办强基础教育,2024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2万个,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全面建成,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启动首年招生,实现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东莞大力推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博士、博士后工作平台205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7个,全市高层次人才突破27万。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团队正与科研人员共同攻关新型储能材料关键技术;工业软件卓越工程师创新中心内,校企双导师指导的联培研究生已参与完成3项“卡脖子”技术突破……东莞以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为契机,构建“企业出题、地方遴选、高校揭榜”的三方联培机制,2024年联合培养规模达600名,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二。

集成式改革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头号工程,头号担当。省委发出“百千万工程”的号令以来,东莞举全市之力抓好贯彻落实,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聚焦完善镇域产业发展、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两项动力机制,以典型镇村培育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提升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凤岗镇雁田村天安深创谷项目

长安镇成为全省第三个千亿镇,茶山镇校地合作探索“产教研”融合新路径入选《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集》。东莞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成立强村公司66家,新引进职业经理人22名。东莞健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优化供地方式,创新村庄分类建设和管控引导机制,探索形成东城街道光明社区“大党委”治堵、横沥镇“花卉超市”等一批典型经验。东莞构建全社会参与协作机制,各类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475个,总投资4.7亿元,推出“百千万·全莞拍”活动,创新设置勋章头衔、积分兑奖等参与形式,引导全民协力提升城乡环境。

▲樟木头镇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化赋能助力“百千万工程”

聚焦增进千万人口福祉,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市民黄女士准备到达退休年龄,近期准备办理退休。在以前,黄女士需要先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养老退休业务,办理成功后才能继续办理医保退休核定、住房公积金退休提取等业务。“到底有多少个事项要办理,要先跑哪个部门、带多少办事材料,办完要多久,我心里完全没底。”

针对退休业务涉及的事项情形复杂、所需材料多等问题,东莞深化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创新“退休一件事”服务,推动群众退休待遇“最大化”、业务办理流程“最优解”。改革后,黄女士只需要前往就近的政务服务中心审前服务区,工作人员就会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梳理业务情形,协助确认事项清单、梳理办事动线与设计业务流程,为黄女士生成个人专属的退休方案。黄女士根据退休方案,只需要到办理窗口一次性提交材料,最快2个工作日就能办完全部退休业务,办理时限和提交材料压减近60%。

▲南城蛤地社区老人综合服务中心

东莞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打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出台实施《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市场机制改革”“对外开放提升”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持续擦亮“企业直通车”“企莞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三大品牌,创新“完工即投产”等改革,推出370项“容缺办理”事项,新增442项深莞通办事项,实现3000多个事项全程网办。

▲2024年东莞开展“百千万·莞一夏”青少年儿童暑期公益服务活动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东莞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东莞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持续完善全市医保体系。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所有镇街建成运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整合优化医疗和养老资源,创新打造“专业医疗+特色养老”都市养老服务模式,“东莞市东坑镇探索创新都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获评首批广东“百千万工程”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建立“莞一夏”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市镇公共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一老一小”看顾需求,公益服务活动惠及市民群众150余万人次,获央视关注报道。  

文字:李金健 图片:郑志波 郑家雄 曹雪琴 陈栋 李梦颖 张伊琳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