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潮见|广东首个“中国诗歌之城”,为什么是东莞?
东莞+ 2023-12-03 21:29:34

2023年,之于东莞诗歌来说,是注定会被铭记的一年。12月2日,2023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开幕式在谢岗银瓶山森林公园举行,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东莞“中国诗歌之城”牌匾。自此,东莞正式成为全国第10个、广东首个“中国诗歌之城”。

地标建筑集体亮灯庆祝东莞荣膺“中国诗歌之城”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百舸争流,各显神通,东莞为何一枝独秀、勇立潮头?或许可以从中国诗歌学会《关于同意授予东莞市“中国诗歌之城”的决定》中找到答案——

东莞诗歌创作历史悠久,由宋朝发轫,以诗结社、以作品立足,逐渐发展至鼎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莞还出现了影响全国的“打工诗歌”等群体,是“新工业诗”“生态诗歌”的发祥地和核心区域。东莞诗歌演进有序,成果丰硕,群体递增,是我国诗歌创作、理论研究并举的重要城市,值得各地借鉴。

东莞成为全国第10个、广东首个“中国诗歌之城”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

延续性

东莞诗歌文化底蕴深厚、文脉绵长

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东莞的山水、人文,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灵感,也让这片土地成为了诗歌的沃土。

东莞诗歌创作从宋朝发轫,并在明朝开始名流辈出,先后涌现260多位诗人,成立了“凤台”“南园”两个诗社,风靡一时,诗歌结社、诗歌雅集遂成传统。明代东莞进士诗人祁顺有言:“吾宝安诗人,为岭南称首。”据考证,自宋朝至清朝广东诗人约有1907人,其中东莞达309人,仅次于广州。在东莞,明代诗人占绝大多数,共有277人,占89.6%。自明初陈琏编《宝安诗录》后,《宝安诗录后集》《东莞诗录》《宝安诗正》《宝安诗正续集》等照亮至今。其中,清末学者张其淦主导编撰《东莞诗录》,收录了东莞历代700余诗人的诗作,时间跨度800余年,堪称大著。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同时也是广东打工诗歌的重要发祥地。20世纪90年代初,来莞寻梦的青年诗人航亿苇、方舟等率先创办海平面诗社和诗歌“海平面”论坛,方舟还以《长安报》为阵地,办起了由艾青题名、面向全国作者的“海平面”副刊,吸引和影响了广东一大批打工诗人。在东莞的60后、70后诗人庞清明、彭争武、刘大程、柳冬妩、汪雪英、袁仕咏、何超群、百定安、林汉筠、蒋楠、侯平章等实力诗人逐步崭露头角,形成了东莞在新时期的现代诗写作群落效应,东莞现代诗歌迎来黄金时期。

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方舟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网络逐渐兴起后,东莞又出现了以“海平面”论坛、“第三条道路”论坛、“单相度”论坛以及以《行吟诗人》《打工诗歌报》《民族诗人》《大西北诗刊》《繁星》《小不点儿童诗报》等诗歌民刊为代表的创作“集群”现象。黎启天、蓝紫等70后代表性诗人,郑小琼、傻正、池沫树、皮佳佳、易翔、蒋志武、许泽平、朝歌、许晓雯、薛依依、孔鑫雨、姚端端、陈莉婵等80后诗人,莫小闲、刘雅娴等90后诗人相继接棒,东莞诗歌队伍不断壮大。

方舟认为,东莞不仅是全国“打工诗歌”“底层写作”的策源地和大本营,也是“新工业诗”“生态诗歌”的生长点和书写重镇,为中国诗歌当代版图留下了一份厚实的地方档案。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曾在方舟主编的《在路上:东莞青年诗人诗选》中如是写道:“我不知道在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地域,在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不到47公里的狭小地带,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写诗的人。”

可见东莞诗歌创作群体的庞大。不仅写诗的人多,创作成果更是丰硕。据不完全统计,东莞诗人出版个人诗集达200多部,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的作品数不胜数。

全国著名诗人走进谢岗银山湿地公园采风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

活跃性

东莞诗歌品牌闪亮,诗歌氛围浓厚

千年诗韵,薪火相传。一直以来,东莞始终注重延续诗歌文脉,打造诗歌品牌,弘扬诗歌文化,城市诗歌文化品牌活动方兴未艾。

步入新世纪,东莞积极拥抱诗歌、创造诗意,将城市诗歌活动纳入由文化部门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范畴,大力打造常态化的诗歌品牌,开展制度化的诗歌赛事,以诗润城,以诗化人。

2023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开幕式在谢岗银瓶山森林公园举行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

以东莞市文化馆为例,积极作为,主导打造了两年一届的东莞市诗歌大赛、一年一届的东莞儿童诗大赛、两年一届的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好好说话,天天读诗”东莞小诗人沙龙品牌、一年一度的东莞新年诗会、著名诗人生态东莞采风行等系列诗歌赛事活动。其中,创办于2019年的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是全国首个以“森林”命名的诗歌节,每两年一届。森林诗歌节的举办,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致敬,更是对生态文明的倡导。

依托文化馆总分馆体系,诗歌文化品牌活动在东莞各镇街(园区)呈现出丰富多元、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如南城的“诗歌文化日”、东城的“五月诗会”、凤岗的“兴贤诗会”、谢岗的“诗歌季”、寮步的“佛灵湖森林诗会”等,持续举办,且各有特色和成果,让整座城市充盈着浪漫诗意。

山水谢岗,是一座诗意盎然的生态绿城,处处都是诗和远方。近年来,谢岗着力做好山水文章,发挥生态资源禀赋,在城市品质和诗歌创作上大步迈进,不断提升谢岗“颜值”与气质。自2020年始,重点以文旅品牌项目“诗歌季”为载体,通过银瓶诗词文化景观、诗歌创作大赛、“诗韵银瓶”青少年公益沙龙、名家讲堂、银瓶诗会等子项目,用诗歌之美,亮化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以诗歌抒怀,推动产城人山水融合发展,谱写“山水谢岗 幸福安康”新篇章。

南城“诗歌文化日”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

诗承唐宋酿风雅,词赋南城情满园。11月25日,“潮流南城 诗意芬芳”——第十二届南城“诗歌文化日”暨“风雅南城”第十二届文学征文活动——“城市的眼睛”东莞潮诗大赛颁奖典礼,在南城雅园社区党建主题公园举行,特邀诗人嘉宾、南城作协骨干、东莞潮诗大赛获奖作者、东莞朗诵艺术爱好者以及文朋诗友等,又一次以诗歌之名相聚一堂,吟诗赏乐,共享南城“诗歌文化日”的诗意芬芳。十余年来,南城“诗歌文化日”作为一个以文会友、以诗传情的交流展示平台,走进产业园、校园、公园,和着“风雅南城”,把诗歌的种子广泛播撒,成为讲述南城好故事、传播南城好声音的生动载体。

可持续性

东莞童诗氛围浓厚,“小诗人”众多

诗润童心,筑梦未来。得益于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联合推动、双向奔赴,青少年诗歌普及教育在东莞蓬勃开展,“小诗人”众多成为东莞诗歌“群体递增”的一个重要特征。

目前,全市有20多所学校获得“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松山湖两所学校获全国“诗教校园”。

著名诗人杨克走进谢岗第一小学播撒诗歌的种子  谢岗供图

对东莞的诗歌普及教育,杨克给予了高度肯定,称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是做得非常好的,特别难得的是,几年如一日地大力推广“好好说话,天天读诗”东莞小诗人沙龙项目。

东莞小诗人沙龙是东莞市文化馆推出的中小学生诗歌阅读与创作公益项目,倡导经典阅读、现代审美,尊重和保护孩子们的天性,鼓励孩子们真实、自信、有趣、自由表达身边的事物和未知的世界。活动设诗人嘉宾讲课及点评、朗诵嘉宾示范及点评、小诗人原创作品朗诵及互动等环节,将诗性审美、创意写作和自然教育、语言艺术融为一体。自2016年创办至今共举办了85期,全国及广东的著名诗人、批评家、阅读推广人、音乐人、朗诵艺术家和自然导师近100位嘉宾先后为孩子们授课,近200所中小学校和近10000名孩子参与,现已正式出版和编印了《孩子们的诗》诗集8辑,广受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喜爱。2019年被评为“最受市民喜爱的品牌活动”,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评为“广东省诗歌十项大事”,2023年在第二届“童诗中国”论坛上,该项目作为唯一的由地方文化部门主导的诗教案例向全国同行进行了经验介绍。

东莞小诗人沙龙连续三年被评为“广东省诗歌十项大事”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在东莞,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它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与东莞的山水、人文息息相关,与东莞人的生活紧密相连,默默滋养千万人口的灵魂,提升千万人口的生活品质。

文字:赵水平 图片:程永强 东莞市文化馆 谢岗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