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红时节,荔果飘香。
东莞位于北纬19度到24度,是广东有名的荔枝产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世界荔枝看中国,高端荔枝出东莞。如今,东莞荔枝从树上摘下24小时抵达北京、热销全国各地,还飞往南非,深受消费者喜爱。

东莞荔枝“走南闯北”火出圈的背后,则是深厚的荔枝文化底蕴与优质可口的品质保证。东莞在努力打响“千年莞荔”品牌,借力“文化赋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全产业链,走出“小特产”迈向“大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农户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千年莞荔种出顶流
千年莞荔,史书为证。
莞荔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大家常自豪地说“百年莞荔”,但史料见证“千年莞荔”,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之时,元代明确见载于文献。据《元一统志》载:“荔枝,番禺、南海、东莞、新会、增城并有之。”唐朝,东莞就有成片的“荔园”“荔枝山”;明代,东莞茶山、石龙等地已出现“千树荔”的大规模荔枝园。
到清代中前期,东莞已初步形成荔枝收购、加工、交易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清末民国时期达到顶峰,逐渐成为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东莞在清初已经形成了经济效益高的荔枝产业,荔枝种植系统初步成型。
1949年后,莞荔生产迅猛发展,《中国果树志·荔枝卷》记载:“东莞是本区也是全省、全国最著名的荔枝产区”,莞荔更曾是国家出口换汇的重要农产品。目前,东莞大岭山、大朗等镇有树龄在150年-400年的古荔枝上千棵,至今仍老当益壮,盛产佳果。一树窥千年,荔枝林见证了先辈们的拼搏岁月,守护了乡亲们的美好生活。
《广东新语·木语》记载,清代广东共有22种荔枝,其中出于东莞的就有8种。目前广东主推的十大荔枝品种中,观音绿、冰荔、岭丰糯、唐夏红等四种均在东莞选育。
东莞荔枝被誉为“岭南第一品”。著名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蔡澜先生曾数次公开称赞:“尝遍岭南各地荔枝,挑来挑去始终还是东莞荔枝最好吃。”

对此,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锞深有同感,他在东莞研发推广荔枝新品种10多年,是东莞荔枝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与见证人,“东莞生产高端荔枝具有天时、地利、人口的优势。”
东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承栽种植养殖业的土地尤其珍贵。果农积极响应“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号召,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产值高、对增收致富带动性强的特色种植产业。而荔枝属于鲜果,才下枝头,就上果盘,讲究新鲜品质,追求时效速度,才能受人青睐,倒逼果农种植优质品种。正所谓天时。
东莞位于北纬19°—24°,这是我国荔枝栽培最适宜的纬度区间,此为地利。这里夏长冬暖、日照充足,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成为莞荔优异品质的基础,并为历代所公认。明代天顺年间《东莞县志》载:“荔枝色如渥丹,味甘如饴,其种不一,盖岭南之佳品也”。明末荔枝专家徐㶿的《徐兴公荔枝谱》载:“荔枝……至东莞,渐多渐佳”。
马锞坦言:“东莞果农与科研人员通力合作,则是人和。”在东莞,不乏从事荔枝种植业10年以上的莞荔工匠。他们将荔枝种出了高品质。如今,东莞已有105人获评“莞荔工匠”。而2012年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以来,马锞和团队培育10多个荔枝新品种,推广省力化栽培技术,其中就有备受市场欢迎的“冰荔”,得到了果农的高度认可。
“冰荔籽小、无渣、清甜,一级果380元/斤、特级果760元/斤。”6月18日,厚街镇大迳村兰姐果场内,王仕兰正忙着为刚从树上摘下的冰荔打包,“良种加良法,东莞冰荔供不应求。”而兰姐同乡黄文杰还与盒马鲜生签订合作协议,“每天供应500斤冰荔,借力盒马让东莞荔枝‘飞’往全国各地,并打开南非市场。”
此外,东莞注重优化荔枝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获绿色、无公害认证的荔枝生产企业(合作社)和荔枝种植能手,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积累了回缩修剪、矮化栽培、环割促花等栽培经验,还评选一批荔枝种植工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高端荔枝种植链。
目前,东莞荔枝多以糯米糍和桂味为主,但观音绿、冰荔、岭丰糯、唐夏红、仙进奉等多个优质特色品种,也在各大果园争相开花结果。2023年,东莞荔枝种植面积达15.58万亩,预计总产量1.6万-2万吨,其中优质品种比例超过80%。
文化赋能打响品牌
悠悠乡愁,美荔东莞。
郁郁葱葱的荔枝树下,厚街镇大迳社区大水坑兰姐果场的荔农们讲起荔枝就眉飞色舞。小小荔枝果,借助“文化赋能”,气质倍增,变身“致富果”,让乡亲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作为“千年莞荔”原产地,文人雅士与荔枝更是“亲密无间”,画家喜欢画“多荔图”“橘荔”“荔柿”等内容的作品,作家常把荔枝化成笔尖的诗文。“薰风骀荡景悠悠,几树鸣蝉白雨收。夹岸红云舟一叶,有人啖荔到湾头。”
白日雨霁水天青,微风夏日野草香,蝉鸣山更幽,莞荔如红云。明初诗人袁德裕(东莞中堂人)更爱随一叶扁舟,漫无边际随水漂流,沿着河岸品味最新鲜的荔枝,自得其乐。
明朝诗人邓云霄还写下诗句:“紫霞杯满宁输蜜,白雪诗成更有神”“君看菡萏微含笑,如对唐宫第一人。”其中,“霞杯”就是其表弟陈永平在龙溪附近(今石龙、石碣一带)种植的优质荔枝。
清代诗人谢重华,晚年回到故乡茶山南社养老,一直种植荔枝。诗人屈大均游历东莞吃过谢重华培育的紫囊后,发“朋友圈”羡慕说,“紫囊一树人争食,明岁招余作白猿。”激动程度堪比苏东坡的“不辞长作岭南人”。
时间转向2020年,东莞荔枝种植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东莞荔枝全面开启“天团”模式,将糯米糍、桂味、岭丰糯、妃子笑、观音绿、冰荔、唐夏红、莞香荔等8个优质荔枝品种组成“莞荔天团”,打造独一无二的农产品区域IP。“土特产”变成“潮文化”,不仅是荔枝周边IP,众多别开生面的荔枝文化节活动也为东莞荔枝走出广东、走向全国和世界注入新动能。
荔枝被赋予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艺色彩,这让果农打心眼里欢喜。

王仕兰是东莞地道的荔农,圈内人称“兰姐”。1986年起,她就在厚街大迳开垦荒山种植荔枝,如今是东莞冰荔种植大户,种了100多亩荔枝。在她眼里,“冰荔就是借助文化赋能,从‘科研果’转化为‘致富果’典范。”
“以前,种荔枝就是看天吃饭,丰产歉产时有发生。”王仕兰坦言:“30多年来,桂味、糯米糍、桂味、妃子笑、三月红……种了10多个种,每年辛勤劳作,基本上只是糊口。如今种上优质品种,每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在2020年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中,王仕兰种出的冰荔荣获金奖,好日子迅速开挂。“冰荔的外观鲜红靓丽,剥开后果肉晶莹如玉,非常诱人。”王仕兰从树上摘下几颗冰荔请大家品尝,“相当清甜、甜而不腻、口感很嫩滑。最关键是冰荔有‘文化’,市场认可,普通果卖380元/斤,依然供不应求。”
厚街镇大迳“果王”黄志强也种了30多年的荔枝,“我们没文化,以前只能靠种荔枝龙眼养家糊口,现在却吃上了‘文化饭’。”
2012年6月,厚街大迳社区举办首届荔枝品评节,当天还举办了一场荔枝慈善拍卖活动,黄志强培育的新品种“冰荔”拍卖出了2000元/斤的高价,在当地传为美谈。如今,黄志强的100多亩荔枝再也不愁销路。
“兰姐”“果王”的优质荔枝迅速出圈,则是“文化赋能”荔枝的缩影。东莞荔枝种植系统不仅为后人留下丰富的资源,也成为东莞及岭南地区海外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更是现在我们深入推进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源泉。
每年蝉鸣荔熟时节,东莞还主动举办荔枝文化节、荔枝节恳亲大会,邀请台港澳同胞及侨胞回乡品尝荔枝,汇聚乡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荔枝界的佼佼者,莞荔每年更是吸引了多个国家驻穗领事馆官员及家属来莞啖荔。东莞荔枝种下的是情怀,吃出的是品质,传承的是文化。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美良介绍,近年来,东莞相继出台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配套支持方案,狠抓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和荔枝深加工,通过品质提力、科技强力、品牌能力、数字新力和文化助力,推动荔枝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让“荔枝树”变成乡村振兴的“摇钱树”,“荔枝果”真正成为果农的“致富果”、落实“百千万工程”的“给力果”。
美丽东莞给荔中国
才下枝头,就到舌头。
“当天摘的荔枝,当天包装快递,第二天上午就可以抵达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客户打开吃到的一定是鲜果。”6月5日,95后“新农人”黄文杰在北京参加“美丽东莞 给荔中国”2023东莞高端荔枝北京行系列推介活动,他不仅让北京人现场吃上了新鲜的东莞荔枝,还带回了1万件荔枝订单。
黄文杰的另一个身份是东莞“果王”黄志强的儿子。今年53岁的黄志强还是东莞厚街桂冠荔枝专业合作社社长,他致力打响东莞高端荔枝品牌,一直为冰荔销售而努力奔走。如今,交接棒传递给了黄文杰。
“我现在主要负责开拓市场,父亲负责荔枝种植。”黄文杰介绍,父子俩分工明确,自家果园的荔枝,尤其是冰荔,已经名头在外,并不愁销路。但现在,父子俩更多的是为合作社种植户对接更多的销售渠道,“带领乡亲果农,一起走向共同富裕路。”

“一日色变,两日味变,三日不可食之。”这是人们对于荔枝的传统印象,荔枝保鲜期确实很短。过去,因销售渠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黄文杰动情讲述过往的点点滴滴。如今,东莞积极拓展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渠道,果农们的收入越来越好。
除了销售渠道不畅,荔枝保鲜技术也是制约荔枝“卖”往更远地方的“短板”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东莞积极与物流企业合作,创新冷链物流技术,建立“田头小站”。荔枝在采摘后3小时内,通过预冷锁鲜技术去除“田头热”,有效延长了保鲜期。“如今,荔枝从东莞摘下,到出现在北京的超市里,只需要24小时。”黄文杰如是说。
如今,东莞荔枝畅销北京、上海、长沙等地,也与南非等国建立出口意向。东莞荔枝“走南闯北”火出圈的背后,离不开政府、企业、合作社等多方单位想方设法地“卖力吆喝”“上下求索”积极拓宽销路的雄心与决心。
今年荔枝即将成熟前,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就相继奔向长沙、北京召开高端荔枝推介会,向全国推介高端莞荔的品种、品质、品牌,促成本地种植户与大型批发市场签约,更促成东莞荔枝出口南非的签约。此外,还结合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元素,推出了“莞荔”休闲采摘攻略,深受市民欢迎。
千年莞荔,老树新枝。在一场场对外推介的活动中,东莞不仅让莞荔出圈出彩,与京东集团、盒马鲜生、首衡集团、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等大型采购商、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莞荔市场拓展全面加速,大江南北将有更多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东莞高端莞荔的美味;更是以荔为媒,文化赋能,展示了东莞这座双万之城、制造名城、潮流都市,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吴美良表示,近年来,东莞聚焦荔枝实施“全面营销”行动,促进产销对接,建立健全荔枝销售体系,充分利用好线上与线下、市内与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当前,形式新颖的“莞荔天团”IP正走进公交、迈上地铁、踏上高铁,“高端荔枝出东莞”品牌渐入人心。
火红的荔枝,“土特产”育出“金饭碗”,帮助东莞果农过上好日子。荔枝树下,王仕兰和农技人员交流着种植技术。王仕兰高兴地说,如今荔枝销售渠道好,质量也提高了,果农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乡村振兴带动农村发展更快更好,我们果农生活过得红红火火,就像荔枝那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