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东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动员大会召开,印发并解读《东莞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东莞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市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做出总体谋划和部署要求,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厘清了“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积极挖掘“镇”的优势、“村”的潜能,打造一批千亿镇百亿村,坚决扛牢省内对口帮扶协作重大任务。在新起点上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努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体现东莞担当。
目标:
“四步走”打造千亿镇百亿村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省委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能一蹴而就。
东莞重视镇域经济高质量属性,也重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直探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如今,紧扣推进“百千万工程”,东莞提出新目标,要在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承担更大责任、体现东莞担当。
《实施方案》提出“四步走”,以34个镇街(园区)、597个村(社区)为主体,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把市镇体制特点、镇的优势、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跑马突围的氛围,实现全市镇村实力的整体提升。
2023年开局起步,全面健全指挥体系、工作机制、政策体系,资源要素投入明显增强。
2025年初见成效,镇街(园区)平均GDP超400亿元,力争形成2个千亿镇、6个500亿镇,实现无分红村组“清零”,“美丽宜居村”全覆盖。
2027年显著变化,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显著提升,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力争形成4个千亿镇、8个500亿镇,诞生总资产百亿元村,超10亿元村达到50个以上。
2035年根本改变,镇村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贯彻省“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以万亿城市、千亿镇、百亿村高质量发展为牵引,以扶持薄弱镇村加快发展作托底,加大资源保障、政策支持,推动镇村“创先、进位、消薄”齐头并进:基础条件好的镇村要对标最好最优,在更高起点上竞标争先,实现强者更强;基础薄弱的镇村要拿出更有力的措施,加快发展,迎头赶上,提升综合实力;全市镇村都要在提升自身发展能级的赛道上比学赶超,不断争先进位,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举措:
对标先进,提升全市镇村实力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东莞怎么干?
《实施方案》围绕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省内对口帮扶协作等四方面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对标先进推动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全市镇村实力。
第一个方面是镇域层面,对标先进县区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特色,通过“制造立镇”“园区活镇”“科技强镇”“人才兴镇”达到实现“现代城镇”的目标。拓展更多低成本高品质连片发展空间,吹响“是人才、进莞来”引才号角,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强化联城带村节点功能,进一步提升各镇街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第二个方面是村域层面,建设集体经济发达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新型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发挥集体经济在农村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通过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加快重点帮扶村发展,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在加速融入城市现代化、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和美乡村标杆村”。
第三个方面是市域层面,构建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大市层面对城乡一体发展的统筹力度,构建强心向湾的城镇发展体系、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和谐共生的绿美生态体系、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第四个方面是省域层面,坚决扛牢省内对口帮扶协作重大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帮扶协作的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产业园区共建、驻镇帮镇扶村等工作,健全帮扶协作工作机制,确保对口帮扶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保障:
统筹全市资源,形成攻坚合力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牵涉众多部门和单位,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对东莞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实施?《实施方案》对加强保障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施方案》明确,全市上下要以此为牵引、为契机,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形成改革攻坚合力,推动镇村产业园改造提升、低成本高品质连片发展空间拓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城市综合环境提升等重点难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具体来说,需要做好四项保障工作——
一是要建立强而有力的指挥体系。目前,东莞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的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委改革办,并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设立镇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帮扶协作、要素保障、决策咨询等6个工作专班。各镇街(园区)参照市的做法,已建立各自指挥部。下来要坚持实体运作,形成高效、有力、畅顺的指挥体系,构建市级统筹、镇街(园区)负主责、村(社区)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要加快完善“1+N+X”政策体系。《实施方案》作为“1”的这份纲领性文件已正式印发实施。市级各相关部门要围绕产业、人才、科技、土地、财政、民政等领域以及“创先”“消薄”专项扶持,成熟一个、发布一个,逐步形成配套政策体系,激发镇村发展活力。
三是要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各工作专班和市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东莞实际,遴选一批基础实、条件好的示范试点,强化政策引领、资源倾斜和市镇联动,围绕产业立新柱、现代化产业园区、科创成果转化、新型集体经济、老旧村庄改造、和美乡村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不同领域培育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起到“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效应。
四是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估导向作用。《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镇街(园区)、各部门的责任分工,目前市指挥办正在抓紧制定年度任务分解表。市指挥办要牵头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健全常态化督促检查和定期评估机制,及时根据新情况优化调整政策举措。各级各部门务必上下联动、协同配合,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