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热线”的紧急联动台
踔厉奋发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新的一年令人格外期待。即日起,东莞日报社开辟“新春走基层”专栏,记者将深入全市基层一线采访,聚焦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全面抓经济建设的氛围,生动展示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齐心协力营造喜庆安康、昂扬向上的节日氛围。敬请垂注。
“你好,东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2023年1月1日,就在大家都在享受惬意的元旦假期时,东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业务运营部主管梁淑芬早早来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元旦是法定的节假日,但梁淑芬和她的同事们,仍在“热线”工作岗位上,用责任和坚守为群众排忧解难。
坚守初心,让每个热线有着落有回音
1月4日上午,记者在12345热线话务大厅里看到,梁淑芬正和她的小伙伴们头戴耳机,耐心回答着市民通过电话提出的各种问题,手指在键盘上翻飞……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要话务员“耳、口、手”皆快皆优。除正常接听建议、求助、投诉类电话以外,也有个别群众来电表达不满、抱怨等情绪,这就需要话务员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任职8年时间里,梁淑芬始终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积极响应群众诉求,耐心解答群众关切,努力解决群众问题。
从井盖破损到镇里停水停电,再到消费者投诉、疫情防控措施咨询……每一天的大事小情都在一个个热线中被梁淑芬及同事聆听着、记录着。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统筹下,东莞市12345热线围绕“九个一”工作部署,于2021年11月正式完成扩容升级。全年诉求受理量从270万人次升至超500万人次,接通率由40%升至超90%,等候时长由80秒压至30秒,工单平均办理时长由12.6天压至4.3天,满意率升至96%以上。
在人民网2021年度综合指标(包括回复率、满意率、制度创新等)测评中,东莞市12345热线排名全省第一,获评“民心汇聚单位”;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提名奖;在2022年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中,从第87名跃升至第12名。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双统筹”局面下,12345热线将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探索进一步融入“一网统管”体系,充分挖掘“弱信号”,真正成为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暖心线、贴心线、爱心线。
“春节是万家团聚的时刻,此时市民遇到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紧急。虽然我们只是话务员,但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让大家开心过年,我们也高兴。”梁淑芬说,春节期间,东莞12345热线和往常一样,采取7×24小时不间断的人工服务,随时接听市民打来的电话。
一条“热线”架起了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桥梁。一个号码背后,是话务员全年无休的辛苦付出。
新春不打烊,政务服务送到“家门口”
“您好,我们有100多名员工居住证即将到期,但现在年底生产比较忙,你们可以安排上门集中办理吗?”
临近岁末,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各行各业正有序推进各项生产工作。12345热线也于近日收到谢岗镇一家企业的求助来电,称他们正在为员工的居住证问题犯愁。谢岗镇粤海工业智造产业中心的老余来电表示,近日企业订单多了起来,机器轰隆隆地转,工人们都忙得热火朝天。然而,他却整天惦记着企业里100多人居住证到期的问题,坐立难安。
“在我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其他企业的朋友介绍我拨打12345热线,他说这个电话管用。”于是,老余将信将疑地拨通12345热线,希望热线可以帮助他解决难题。
接到诉求后,考虑到年末企业生产繁忙、员工工作日上班时间无法衔接、园区办证市民需求量大、居住地离政务大厅远等原因,12345热线立即联动谢岗镇政务服务中心承办落实。
当天,老余就接到了中心工作人员的回电。在了解情况后,中心决定组成政务服务团队,到粤海产业园区开展“上门服务”,把政务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次日上午,服务团队早早来到园区,通过政务摆摊、一对一咨询等方式,将政务服务窗口前移,现场为企业员工提供户政、居住证、出入境、车驾管等办证服务。同时讲解人才补助政策,提醒符合条件的员工申请补贴,介绍了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小程序、“粤商通”APP、“i莞家”等线上办理渠道,让园区员工享受到“政务移动服务”的便利。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市民对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关注度很高,12345热线日均话务量超3万通,转派工单超90万件。热线员们守初心、担使命,立足岗位,秉承“不辜负市民每一个诉求”的宗旨,心怀“不落下每一个市民”的决心,日夜坚守岗位,跟时间赛跑,确保每一张工单都“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一座城市,一条热线,一个个诉求,一件件回复。接下来,12345热线将进一步畅通诉求通道,持续加强与多部门统筹协同,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