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航,塘厦镇启动种子教师研习营!计划三年培育90名青年骨干教师
东莞+ 2025-05-14 15:47:32

5月14日,塘厦镇中心小学报告厅内名师云集、薪火相承,塘厦镇中小学种子教师研习营正式启动。东莞市教育局及塘厦镇代表,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余映潮、王圣昌、何润青、刘晓斌,以及全镇公民办中小学校长等共同见证这一教育盛事。此次活动标志着塘厦镇“强师兴教”工程迈入实质阶段,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实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1+1+15”架构打造三年培养计划

塘厦镇种子教师研习营按照“1+1+15”团队架构,每个学科工作室由1名导师、1名教研员和15名学员组成,覆盖中小学语数英等6大核心学科,计划在三年周期内分层培养90名镇级青年骨干教师,同步打造市级精品课例、数字化资源库等教研成果。​

启动仪式通过视频短片回顾了余映潮等导师的教育成就:余映潮深耕语文教学40余年,提出“板块式教学”“主问题设计”等经典理论;王圣昌在数学思维训练领域成果丰硕……这些教育名家的加盟,为研习营奠定了高起点。

现场,塘厦镇向导师们颁发聘书,4位学员代表向导师献花行拜师礼,全体学员庄重宣誓“做教育薪火接力者”,传承之意与奋进之情溢于言表。​

本场研习营不仅是教育薪火的延续,更是向东莞临深教育高地进军的冲锋号。据悉,接下来,塘厦镇将启动“领军、领航、领创”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全周期教师发展生态。​

三维训练+数字化战略锻造教育尖兵

据介绍,研习营实行严格选拔机制,90名学员从全镇中小学教师中脱颖而出,平均年龄32岁,均具备校级以上荣誉或课题研究经历。

培养采用“理论研习——名师示范——实践带教”三维模式,学员每年完成公开课、教学论文、数字化资源建设等任务,三年期满需通过课例展示、成果答辩等综合考核,结业后纳入“种子教师库”反哺区域教育。

导师代表余映潮以“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规划”为题开展首场讲座,其深入浅出的分享引发学员热议,塘厦初级中学一名语文教师表示:“导师的指导直击教学痛点,让我们对未来三年的成长充满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研习营将深度融入东莞教育数字化战略,搭建跨校际、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平台。每个工作室年均建设2节市级精品课例,开发覆盖6大学科的课件、微课、教学案例等资源,依托云平台实现公民办学校全覆盖。“我们不仅要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更要构建1+N教师发展共同体,让一个人的成长带动一群人的进步。”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同课异构、分片教研等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从“镇域高地”向“全域普惠”延伸。​

随着研习营的推进,塘厦镇将持续深化与市教育局的实验区共建,以“名师效应”激活教师发展引擎,为“双万”城市东莞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富活力的篇章。

1+N教育文件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场发布了《塘厦镇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东莞临深教育高地实施意见(2025-2030年)》,提出实施润心铸魂、固本强基、精准提质、强师兴教、评价赋能五大工程。到2030年,塘厦镇将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品牌打造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围绕上述目标,塘厦镇还配套出台《塘厦镇中小学“强师兴教”行动计划(2025-2030年)》和《塘厦镇中小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2份重要文件,文件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到2030年,实现中小学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总量比2024年底翻一番,引进培育省级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等一批高层次教育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塘厦镇计划从狠抓教师队伍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综合管理机制、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等多方面发力。计划在3年培养周期内,培养10名领军人才、20名领航人才和30名领创人才。通过委托培养和工作站培养“双平台”模式,对不同层次人才实行“分类培养”和“模块化”培养,为塘厦镇教育发展打造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引领教育改革创新。​下一步,塘厦镇还将围绕东莞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持续推出系列教育改革文件。

文字:记者 金媛媛 图片:记者 温梦玲 金媛媛 视频:记者 温梦玲 陈婧怡 金媛媛 编辑:李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