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洪梅答卷
水乡洪梅 2025-03-28 17:21:33

 

在粤港澳黄金内湾的区位中心,东莞市洪梅镇正以“一城一区一带”战略为引领,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集群升级、台港澳深度合作、城乡融合发展等多维发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一系列创新催人奋进。

图片

动能转换: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

近年来,洪梅镇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GDP总量逐年上升,“逆市飘红”跑出上扬曲线。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洪梅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4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开年以来,从2月21日洪梅镇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镇党委书记赖健伟提出“兴产业、增动能”“发挥百度智能云(东莞)AI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资源优势,让人工智能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到2月底东莞市两会上洪梅代表团提出《关于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大力驱动新质生产力的议案》;从年初大湾区(东莞)精密装备再制造产业中心项目落户洪梅,到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三期项目陆续竣工、莞台高新产业园壹号园区实现“签约即招满、动工即运营、竣工即投产”等,足见洪梅“拼经济”目标明确,刀法精准,成效显著。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向“新”而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是洪梅镇拼经济促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此,洪梅镇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低空经济三大赛道,招引国盈光电、洋兴氢蓝时代、极飞无人机等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完成超3000亩土地收储整备,承载市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建设。

针对台资企业发展,洪梅镇高标准打造莞台高新产业园,作为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首个实体平台,已吸引15家优质台企入驻。通过用好东莞两岸创新发展基金、组建台资招商专班等举措,推动台资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2025年,莞台壹号、贰号园区正加速推进,计划引入更多台企总部、研发中心,探索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转化基地,全力打造莞台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先行区。

此外,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战略抓手。为此,洪梅全面贯彻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和二号文部署安排,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和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发展。

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支持百度人工智能云加快打造大湾区具有首发性、唯一性、标杆性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落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试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025年,洪梅镇计划强化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布局,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打造“AI+政务”、“AI+安全监管”、无人驾驶等应用标杆案例,拓展智慧城市、智慧工厂应用场景。

加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引育无人机质检检测、低空飞行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致力打造无人机创新孵化及综合服务集聚区。聚焦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发展需求,培育一批专注制造服务的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导产业园区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入合作,更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依托百年国漫馆和龙星产业园加强本土IP孵化开发,加快引入潮玩创意产业。

城乡融合:“百千万工程”推动下的镇村共富实践

土地资源整合是洪梅破局发展的关键。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通过“市镇村合作”模式,洪梅镇集中连片开发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推出约78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实现“拿地即动工”“拎包入驻”。

3月16日,氹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迎来关键性突破。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两宗国有土地厂房正式启动拆除,标志着洪梅区域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进程进一步提速,为洪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该项目位于水乡新城的核心区域,是氹涌村民安居乐业的重点保障工程,也是洪梅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工程。实施城中村改造以来,氹涌村集体纯收入从2019年428万元增长到2024年2913万元,增幅近6倍,股东每股分红从2019年2000元增长到2024年近10000元,增幅近4倍。

图片

作为全市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洪梅镇高标准打造洪屋涡水道一河两岸生活生态特色典型带,绘就万亩耕地集聚保护区、千米碧道交相辉映的生态画卷,千亩高标准农田屡获上级奖励表彰,整体呈现“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2023年,洪梅镇70%的村集体净资产超1亿元。2025年,洪梅计划盘活低效用地200亩,引导村集体将富余资金投向高品质物业资产、股益性资产等领域,推动4个村集体净资产超3亿元,全镇村集体总资产突破27亿元,塑造业兴民富、村美人和、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站在新起点,洪梅镇锚定“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力争2025年GDP增长超过5%,打造产业新区、水乡新城。洪梅镇正以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开放包容的湾区视野,书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