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扫帚变形记!洪梅环卫“最强大脑”开启高效新时代
东莞+ 2025-06-25 17:44:50

在洪梅镇,环卫工人驾驶着现代化的小型扫路车高效作业,无人机与AI巡逻车在空中和地面实时监测卫生状况,管理人员在智慧平台前精准调度每一辆车、每一位人员……这一切都得益于洪梅城管分局推动实施的“环卫绿化一体化”项目,项目实施标志着该镇城市管理正式迈入“智慧化、一体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打破传统桎梏,构建智慧管理新体系

面对过去传统环卫模式效率低、资源浪费的痛点,洪梅镇以创新破局,搭建了覆盖“下水道、停车场、公厕保洁、河涌管养、垃圾转运”等10大业务的前中后台支撑体系。

据悉,目前一体化管养面积已达344万平方米,管理垃圾转运站9个、停车场8个,下水道管养长度超7.5万米,实现了全镇域精细化覆盖。通过“云城队长”现场督查与智慧平台远程调度的双轨机制,洪梅真正实现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秒级响应”与“动态清零”。

科技赋能,打造城市治理最强大脑

项目核心的环卫绿化一体化智慧平台,融合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城市管理的“神经中枢”。

智能设备赋能,老师傅点赞“新搭档”。老环卫工李师傅对智能化升级感触最深:“以前扫碧道累得直不起腰。现在无人机‘看’,智能扫地车扫,我坐在车内操作就行,人手少了,保洁面积虽然大了,但活儿更轻松精细。”平台部署的无人机、AI巡逻车自动巡检、生成工单,现代化车队高效运转,人均作业面积提升11%,人力需求大降。全流程动态监管: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每辆车、每位人员的行动轨迹,从“人盯人”升级为“智慧管”,工单处置效率大幅跃升。

智慧调度显威,后台化身“城市管家”。在智慧平台指挥调度中心,调度人员小姚正紧盯大屏幕。屏幕上,每一辆作业车、每一位保洁员的实时位置和状态都清晰呈现。“过去调度靠经验、靠电话,手忙脚乱还容易出错。”小姚介绍道:“现在完全不同了,系统就是我们的‘超级大脑’和‘千里眼’。它能实时监控全域,自动‘捕捉’卫生问题并秒级生成工单,然后根据人员车辆的实时位置、任务负荷和路线,智能派发给最优处置力量。哪里突发大量垃圾堆积、哪条路线更高效,系统都能快速计算并精准调度。”这种基于数据的智能决策和动态调度,彻底重塑了后台管理模式。

规范标准落地,市民乐见“清爽家园”。智慧平台不仅带来“硬科技”的升级,更推动了一场深刻的“软革命”——涵盖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公厕管理、工人着装等8大领域的精细化标准体系全面落地,如定时收运、安装垃圾桶满溢检测装置等,有效解决垃圾滴漏、乱放问题。居民林阿姨满意地说:“以前垃圾桶会因为垃圾满溢没有及时收运出现异味,我们不敢开窗。现在统一亭子干净整洁,收运准时,异味没了!环境好了,大家更自觉分类,满意度必须满分。”

全民共建共享,擦亮水乡生态名片

项目创新推出“云报事二维码”小程序,鼓励市民随手拍、随时报,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共治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该小程序与洪梅城管分局的“城市观察员”队伍紧密联动,形成“市民广泛发现、观察员精准核查、城管高效处置”的闭环机制。这一“全民共建+专业赋能”的创新举措,不仅极大拓宽了问题发现渠道,更显著提升了处置的精准度和时效性。配合严格的月度内部卫生排名检查,洪梅镇正加速从“干净整洁”向“品质宜居”跨越,为水乡片区精细化治理树立了新标杆。

未来,洪梅镇“环卫绿化一体化”项目数字化治理经验将向更广区域推广。作为项目服务运营商,东莞水乡城市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将依托国企优势,规划构建覆盖城市全生命周期的多元经营体系:深度整合市政设施维护、公共空间运营与水体生态治理;重点开拓智慧停车、公共资源特许经营及广告开发等城市资产运营业务;同步构建产业园区服务与企业配套体系。此举旨在打造贯穿城市“管理-运营-维护”全链条的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级。

文字:记者 冯文彦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