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东莞中学生,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五年。每天清晨,我骑着自行车穿过绿树成荫的街道去上学,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特有的活力与温暖。今天,我想带大家认识我眼中的魅力东莞。
科技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发现东莞之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选择了"东莞智造"这个主题,参观了松山湖高新区的几家科技企业。在OPPO智能制造中心,我第一次看到机械臂灵活地组装手机零件,像在跳一支精密的现代舞,而那灵巧的机械臂好似训练有素的舞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全球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东莞。更让我震撼的是,在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大学生哥哥姐姐们正在调试送餐机器人——这些曾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如今真实地发生在我生活的城市。现在,我们学校的科技创新社每周都会开展3D打印、编程等趣味活动,我的同学还发明了智能浇花系统,在全市青少年科技节上摘得桂冠。东莞用科技的力量,在我们心中种下了创新的种子。
篮球之城,跃动青春脉搏
"传球!快攻!"放学铃声响起,操场上总会传来此起彼伏的呐喊声,瞧!那可是我们班颇有名气的篮球团队。每当看到这样的欢乐景象,我就会想起两年前的篮球比赛。记得那天东莞篮球中心座无虚席,欢呼喝彩声一浪接着一浪,别提我有多兴奋了。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比拼,比分最终定格在68:70,虽然看好的队伍落败,但全场观众起立鼓掌的场面让我热泪盈眶。同时,这座城市对体育的热爱深入骨髓:我家楼下社区公园有一个大篮球场,周末总能看到不同年龄的人在打球;每年暑假的"小篮球大梦想"训练营,总能让街头巷尾充满拍球声;就连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都曾在东莞这个“篮球之城”获得了优秀奖项。在这里,篮球不仅是运动,更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
书香绿意,滋养少年心田
周末我最爱去东莞图书馆,那里的玻璃幕墙外摇曳着簕杜鹃,书架间飘着咖啡香,我就撑着图书的小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可园博物馆,我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千角灯制作。更惊喜的是,今年春天我在图书馆偶遇了美国留学生彼得,他正在研究东莞的醒狮文化,说自己特别喜爱东莞文化,并且要让家乡的朋友看看"东方雄狮"的威风。这座城市的文化不仅展现了东莞的独特魅力,而且还突显出了改革开放前沿的巨大影响力,它就像莞香木,越是细细品味,越是芬芳醉人。
生态画卷,描绘未来图景
去年的雷锋日,我们团员被组织到公园做打扫街道的任务,那时的我注意到这座城市的环境风貌早已焕然一新。记得那时有位阿姨打趣地说:“市委书记都要感谢你们了!”除此之外,这座城市正在用绿色编织未来:周末骑行同沙生态公园,白鹭会从芦苇丛中惊起;登上银瓶山写生,能看见云海在山谷间流淌;就连我们学校的生态园都变成了"绿色农场",每个班级都有一片种着蔬果的试验田。去年冬天的"发现东莞生态之美"摄影展上,我的作品《松山湖的黄昏》获得二等奖——画面里,天鹅掠过水面,远处华为小镇的灯光次第亮起,像星星落入人间。这优美又不缺少意境的城市,谁不向往呢?
这就是我眼中的东莞:它让科技闪耀人文的温度,让传统焕发青春的光彩,让高楼与绿野相拥,让梦想与现实交汇。每当我站在学校天台,看着晨雾中若隐若现的"世界工厂",听着地铁工地的轰鸣声与树梢鸟鸣合奏,就会想起校长说过的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肩负新时代的责任,勤奋刻苦,发愤图强。我相信,在这片既生长荔枝又生长芯片的土地上,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用青春的笔墨,续写更动人的城市故事!
作者:东莞市长安雅正学校 初三 6班 程韦博;指导老师:黄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