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晨光里,我带着哈尔滨的表哥登上威远炮台。咸湿的江风掠过斑驳的炮管,远处万吨巨轮正缓缓通过虎门大桥,钢铁长虹与沧桑古炮构成奇妙对话。"1839年林则徐在这里点燃虎门销烟的烈火",我抚过炮台石壁上暗绿的铜锈,"如今每天有3000个集装箱从这里出发,把'东莞制造'送往全世界。"表哥的镜头对准江面,朝阳为穿梭的货轮镀上金边,如同历史长河中永不熄灭的星火。
步入可园,岭南早春已爬上漏窗。表哥在回廊转角突然蹲下,青砖上竟藏着精巧的岭南灰塑:荔枝缀满枝头寓意"利势大开",缠枝莲纹暗合"清廉守正"。"这些砖雕会说话,"园林管理员陈伯笑着递来莞香茶,"四百年前工匠把祝福刻进砖石,就像现在我们把芯片刻进晶圆。"茶香氤氲中,几位老人正在六角亭里教孩子剪"东莞八景"红纸,碎屑飘落鱼池,锦鲤争相啄食这特殊的年味。
转乘地铁抵达松山湖时,表哥被月台的全息导航惊得驻足。无人驾驶巴士穿过开满火焰木的科技大道,玻璃幕墙倒映着空中无人机编队表演的"恭贺新春"。在智能装备中心,工程师王姐让我们戴上AR眼镜:虚拟的醒狮跃上实验台,踩着纳米材料制成的梅花桩表演"采青"。"这是用在卫星太阳能板上的新材料,"她轻点空中浮现的数据流,"从龙舟竞渡到九天揽月,东莞制造始终在破浪前行。"
暮色初临时,莞城老街飘来阵阵焦香。百年老店"矮仔祥"的腊肠在竹匾上泛着油光,老板娘用莞式普通话招呼:"后生仔试试这个,当年下南洋的华侨,行李箱塞满这些家乡味!"表哥咬开腊肠,琥珀色的油脂裹着荔枝木香在舌尖炸开。转角糖水铺里,阿婆正将姜汁撞入水牛奶,瓷碗相碰的脆响混着街边"卖懒"的童谣,织就最地道的年节交响。
当我们登上东莞塔观景台,全城灯火如星河倾泻。篮球中心突然爆发的欢呼声惊起夜鸟——广东宏远队又投进关键三分。"这里的人既能在流水线上绣出玫瑰花,"我指着远处流光溢彩的车间,"也能在球场投出决定胜负的弧线。"表哥摩挲着新买的莞香木雕感叹:"原来世界工厂里,每个齿轮都带着体温。"
临别时,表哥的行李箱装满寮步沉香、大朗毛衣和厚街烧鹅。火车启动的汽笛声中,他发来信息:"夏天的龙舟赛,给我留个观众席!"我望向窗外木棉灼灼的东江岸,知道这座千年莞邑正以江潮般的胸怀,等待更多人在此读懂传统与现代的壮美和鸣
作者:东莞市第一中学 高一 28班 张维;指导老师:秦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