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开学第一周 ,心理老师的“看见”与“懂得”
东莞+ 2025-02-14 15:07:05

昨日东莞各中小学开学,刚刚度过春节假期的学生们,回归校园,节奏要调整,心理更要调整。开学第一周,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学段的资深心理老师,请她们聊聊心理老师在怎样做,也让把“熊孩子”交给学校的家长心中有数;同时,家长可以跟心理老师学习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在亲子相处时段做积极沟通疏导,陪孩子顺利过度。

对话老师:

沙田镇第二小学专职心理教师 冯卓韵

博立雅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专职心理教师 谢丽

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教育心理高级讲师 许晓霞

开学季 学习焦虑可能叠加社交焦虑

记者:开学第一周,老师观察到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挑战是什么?与往年相比是否有新变化?

冯卓韵:开学后作息时间和学习节奏会跟假期有大不同,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劳累感明显,随之会产生心理上的疲倦。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跟上课堂进度对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是个大挑战,开学一周内会有明显的学习焦虑。如果叠加社交焦虑,也就是在班级中未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很可能出现对上学的抵触情绪。

与往年相比,学生对校园活动和课堂教学都有更高的要求,期待精彩、有趣的内容,更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冯卓韵老师带学生做放松游戏

谢丽:刚开学这一周,学生面临的普遍挑战仍然是从“寒假模式”到“上学模式”的转换,面对这一变化,他们的身心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

与此同时,这两天在与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我校六、七年级有部分同学是渴望开学的,原因比较统一:想念学校的好朋友、好同桌,在家太无聊了。可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同伴交往的需求排在前面,同伴关系超越了亲子关系。

许晓霞:学生普遍面临调整作息时间的挑战,难以从假期状态迅速转换到学习状态;同时,回归学习状态的过程也充满困难,部分学生心思仍停留在假期娱乐中;此外,改善亲子关系也是一项重要挑战,假期中亲子关系的摩擦机会增多,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与往年相比,今年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更加丰富,导致返校后难以适应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出现“社交退缩”现象,这是往年不常见的心理挑战。

趣味活动热点讨论 让学生轻松回归

记者:针对这些挑战,您所在学校采取了哪些特色干预措施?

冯卓韵:我们学校在开学前会统一布置校园,教师们精心装饰班级,合力营造喜庆和积极氛围。开学第一天,校园内和班级里会安排返校迎新仪式,让学生们增强参与感和归属感。开学心理健康第一课,班主任会组织学生分享寒假精彩见闻,讨论返校情绪应对,开展有趣的心理活动赋能学生提升心理能量。个别学生情绪反应强烈,我会邀请孩子进行谈话辅导,并做游戏治疗放松。开学第一周,我校还会开展师生一对一谈话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也有助于班主任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扰甚至心理危机的学生,协同心理老师开展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

谢丽:今年,我们提前一周就展开了入学适应的快速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让各班班主任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电访和家访活动;另外,我们也在开学前一周内请班主任们召开了主题为《收心有方,开学不慌》的线上家长会,向家长科学详实地介绍模式转换的心理学知识和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通过这些措施,力求做到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拯救开学综合征。

许晓霞:我们的心理班会,通过融入《哪吒》deepseek等案例和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分享,调整心理状态;团辅活动则设置了团队寻宝、接力拼图等趣味合作项目,促进学生交流,释放压力;还有老师的跟踪辅导,利用问卷检测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积极心态。

许晓霞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细致观察学生 给予共情和支持

记者:您如何快速与新同学建立信任?能否分享一个触动的案例?

冯卓韵:我与新同学快速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是展现亲和力,眼神关注,保持微笑,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让学生感受到友好与关怀。我还会向大家自我介绍为“兔子老师”,可爱的称呼会让孩子们快速记得我,消除陌生感。遇上有厌学情绪的孩子,我会以幽默甚至夸张的方式来表达我本人或者我的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情绪,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与被理解,再夸赞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提升孩子处理情绪和问题的信心。

谢丽:课堂是心理老师和学生接触的主阵地,我注重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准确地说是更多地去倾听学生,捕捉冲突等敏感信息,对心理能量暂时较低的学生表达坚定的支持。

有一次在执行课堂活动任务时,我听到有三个男生都在说同组一个女生很脆弱,我当机立断,制止了他们,和同学们讨论了这一现象的危害,最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告诉他们:我就是那个女生的靠山,以后不准再这么说她。话音落地的瞬间,我看到那个女生的眼睛蓦地亮了。现在,她顺利地升了学,还经常在竞赛活动中获奖。看到她自信的笑容,我很欣慰。

谢丽老师(中)和同事讨论课件

许晓霞:我会采用非评价式倾听、适度自我暴露和资源导向沟通三原则,打开学生心门,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认真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小C同学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明显更自信和愿意表达了。这体现了倾听在建立信任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学段 各有侧重

记者:低年级学生分离焦虑高发,您如何帮助孩子与家长共同缓解?

冯卓韵:我会向孩子及家长普及心理知识,讲解焦虑情绪是正常现象,鼓励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避免批评或忽视孩子的焦虑表现;我会推荐相关绘本给家长进行亲子阅读,也会在心理课堂上以绘本故事为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与处理分离时的情绪。我也经常建议家长与孩子“玩游戏”,以课堂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孩子熟悉学校情境,还有打闹游戏也能很好地缓解压力,提升积极性。

记者:初中生的宿舍关系很影响学生情绪,如何协调处理住宿学生的伙伴关系冲突?

谢丽:首先,我们一定要接受关系冲突的存在;当我们能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时,才有一个可实现的合理目标:不是消灭它,而是让它在可控范围内,减少它的危害,让孩子们能有心力在关系冲突带来的体验中反思问题、学习人际交往策略,成长自我。我认为这才是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记者:如何帮助学生在开学初设定合理目标,避免“学业倦怠”?

许晓霞:设定短期目标:具象化技能突破,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服装设计的绘图、裁剪、缝制等具体操作流程。

设定中期目标:融合职业场景,通过实际项目操作,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与兴趣。

设定长期目标:实施弹性调整机制,利用“目标温度计”等可视化工具,追踪长期目标进展,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适时修订目标。

关键点是将目标与个人兴趣紧密相连,建立小组互助机制,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教师简介】

冯卓韵,东莞市沙田镇教育管理中心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沙田镇心理健康学科带头人、家庭教育讲师,《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手册》编委,曾获得东莞市心理教师技能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辅导案例评选活动、微课设计等奖项。

谢丽,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南城街道家庭教育讲师团特聘讲师,获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五届东莞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初中组)。

许晓霞,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教育厅“百系列”优秀德育教师、广东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东莞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晋级国赛。

文字:记者 段利华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