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典型企业案例⑫丨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以“境”强“技” 以“技”提“薪
工会在身边
2024-09-09 17:26:15

以“境”强“技”

以“技”提“薪”

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以“境”强“技”

以“技”提“薪”

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创立于2000年的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锋”)是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先锋集团和夏普公司在中国合资设立的日资制造工厂,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品牌经营、自主研发、具备知识产权于一体的制造企业。现有员工470人,其中生产一线产业工人350人。

近年来,公司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项目试点为主要推手,积极开展集体协商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激发职工爱厂热情,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有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自产改项目实施以来,一线职工薪酬水平整体涨幅达12%,基本没有人员流失,职工满意度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

 

 

01

 

强化政治引领

夯实产业工人思想根基

一是初心引领,坚定信念。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职工发展实际,成立产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支部统一领导、工会牵头落实、各部门协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组织召开会员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网上学习等线上线下形式,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学习党的思想,提高政治站位。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劳动模范党课、职业道德宣讲、法律法规宣传,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年度宣讲会,年覆盖职工1500余人次,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产业工人主人翁精神,深化理想信念。

二是党建引领,和谐发展。积极促进党员干部与一线产业工人打成一片,重视和职工之间的沟通,以工会为联系平台,定期开展员工代表、工会委员、党员干部和公司领导的交流会。同时,积极探索“党群民主议事会”制度,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会负责人以及职工代表定期对职工思想状况、关心的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困难进行交流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努力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是典型宣传,示范带动。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劳模人物、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格。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创建先进“职工之家”相结合,把建立“党员示范岗”和工会开展职工技能比赛相结合,把争当优秀党员和争当文明职工相结合,达到“党工工作同推进,党员职工同进步”的良好效果。同时,注重在一线职工、志愿者、技术骨干、劳模中发展和培养党员,及时把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全面提升新时期产业工厂党员队伍建设。

 

 

 

 

 

 

02

 

推进企业民主化管理

保障产业工人地位

 

一是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将公司重大问题,如安全生产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职业健康、环境卫生等,以及涉及职工核心利益的规章制度提交职工代表讨论,通过职代会和集体合同等形式,达成共识形成决议,保障产业工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构建职代会、厂务公开、产改一体化推进机制。

二是深化厂务公开制度。在不断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推动厂务公开向生产一线延伸,使厂务公开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与此同时,不断创新拓宽民主管理公开渠道,在原有职代会、厂务公开栏、简报等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微信、公众号等,使厂务公开更便捷更透明。在化解矛盾纠纷调处方面,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坚持围绕职工利益诉求开展协商对话,并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调解热线,线上线下相结合化解劳动争议,促进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三是开展丰富多样民主管理形式。灵活采用职工意见箱、会员代表提案箱、主席接待日、调解委员会、劳资恳谈会、民主协商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并借助网络、微信、电子信箱等信息化手段,搭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平台,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力度,着力于提升职工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竞争力。

四是深化职工代表巡查制度。为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的履职监督作用,公司组织职工代表深入一线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提案落实情况、安全管理等进行巡视检查。职工代表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检查台账记录等方式进行详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公司工会将定期汇总清单后督促其限期整改,不断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03

 

优化成长环境

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

一是广泛开展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教育促发展主题活动。深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学历、技能、个人素质提升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提升奖励、学费优惠等制度设计,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职工学历提升、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活动等,逐步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为企业发展培育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实操培训

二是引导企业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福利等级挂钩制度。设立技能津贴、班组长津贴、带徒津贴等,鼓励企业职务晋升和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的紧缺高技能人才倾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岗特酬。完善“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多要素参与薪酬分配制度,实行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让技能人才“苦”中有甜头、干事有劲头。

三是聚焦强技赋能,练就创新创造本领。紧扣有技术会创新的要求,积极为产业工人搭建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围绕企业发展布局,开展学历、职业技能和个人思想素质提升,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使用无缝对接。紧盯企业生产需求,采取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

四是强化奖励激励措施。设立技能人才培育专项资金,加大高技能人才评价评比、表彰奖励力度,积极推荐申报工匠,省市劳动、创业等荣誉。积极宣传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典型事迹,让产业工人充分赢得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