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看!寒溪河又见龙舟盛景
东莞+ 2024-07-08 22:29:19

7月7日,寒溪河茶山段又见“游龙”盛会,茶山镇增埗村、卢边村、上元村三村招景,沿线各镇街兄弟村及惠州博罗园洲镇25多艘龙舟齐趁景,上千人共襄盛举,各村龙舟在寒溪河来回巡游,锣鼓声、呐喊声、喝彩声互相交织,热闹非凡,澎湃“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新动能。

为何说“又见”?原来,“龙舟之乡”东莞的龙舟活动,不只限于水乡片及东江沿岸地区各镇街,东莞中东部寒溪河流域的龙舟景也曾一度盛行,是寒溪河沿岸居民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

寒溪河,又称“寒溪水”,流经东莞的黄江、大朗、常平、横沥、东坑、寮步、茶山、东城,经东城峡口注入东江南支流。在过去,每年农历四月,“龙舟水”来临,寒溪河水位上涨,一些较浅的河段也具备了通航能力,划龙舟的条件得天独厚。到了端午节前后,寒溪河上锣鼓喧天,各村的龙舟在河面穿梭,相互竞逐,场面热闹。寒溪河上的龙舟鼓响,是寒溪河两岸人民的夏季盛事。透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依旧可见常平、东坑、横沥、寮步龙舟景的盛况。

作为一项全民盛事,每逢龙舟景,寒溪河沿岸居民都会全家出动,划龙舟、看龙舟、犒船、吃龙船饭,极为热闹。

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个月,故称“龙舟月”,也是全国最“长”的龙舟月。遵照传统,东莞水乡片及东江沿岸地区各镇街,会根据当地潮汐大小,定出各自村龙舟景的日子,以方便龙舟互访,也方便群众守候观看。

寒溪河流域各镇街也不例外,过去也约定了“寒溪河十四景”,如初一上车岗、十二石埗、十四隔坑等,“龙舟互访”是当时潮流的交际方式。每逢当景日,“东道主”都会做好准备,盛情招待前来“趁景”的龙舟队。

2000年前后,寒溪河流域的龙舟活动逐渐式微,锣鼓喧天、纵桨飞舟的龙舟盛景成为沿岸居民的回忆。划龙舟作为一项群体活动,是团结向上的象征,蕴含着东莞人民“同舟共济、力争上游”的精神品质。停办,这显然不是寒溪河两岸居民愿意看到的。

文化横沥

“太怀念了!”“希望把老一辈的传统延续下去。”“希望重返往日的热闹景象,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重现寒溪河龙舟盛景的群众呼声日益强烈。

聚焦群众所盼,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围绕擦亮“东莞龙舟月”品牌,积极推动、指导寒溪河流域镇街恢复龙舟景,2022年以来,横沥隔坑景、寮步石埗景、横沥镇上车岗景齐齐恢复,寒溪河流域时隔多年再次响起龙舟鼓声,让很多市民重拾寒溪河上的龙舟回忆,倍感振奋。

今年“东莞龙舟月”前夕,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还专门组织寒溪河流域的相关镇街召开座谈会,推动各镇街分馆指导恢复横沥上车岗、寮步石埗、横沥隔坑等多条村的游龙趁景活动。

东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梁宝华介绍,寒溪河过去有“十四景”,今年茶山、横沥、寮步、东城等镇街恢复了六个龙舟景(横沥上车岗、隔坑,寮步石埗,茶山增埗沙墩、卢边、上元),有3条村新造了4条传统龙舟,为近20之最,今年全市参与“龙舟月”活动的镇街扩大到18个,这是市非遗保护中心自2017年统筹全市“龙舟月”系列活动以来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当前,东莞正努力申创水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希望通过东江和寒溪河龙舟文化的繁荣发展,营造浓厚的水文化,推动水乡生态保护。”

此次招景的茶山镇增埗村、卢边村、上元村齐齐表示,希望通过举办龙舟活动,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乡村精神风貌,焕发“龙舟之乡”新风采,凸显“人文湾区、一水同舟,万众一心、赛龙夺锦”的精神力量,以龙舟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友善隔坑

值得一提的是,在龙舟氛围日渐浓厚的大背景下,今年寒溪河流域还涌现了一些民间龙舟俱乐部发起的龙舟赛事,7月13日,横沥昌尚俱乐部就将举办一场标准龙比赛。

如今,寒溪河流域市民群众期盼的美好景象正变成生动实景,沉寂许久的寒溪河又热闹起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寒溪河上的龙舟景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盛,重新焕发昔日荣光。

滔滔寒溪河,奔流不息,宛如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无私、高尚的爱,滋养着两岸生灵。它流淌着的,不仅是清冽充盈的水源,更是世代人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它沉淀着的,是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每一滴水都仿佛承载着过往的故事与传说;它孕育的,则是两岸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以及那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精神力量。在寒溪河的怀抱中,万物生长,文明繁荣,生生不息。

文字:赵水平 图片:肖延昆 文化横沥 友善隔坑 视频:肖延昆 编辑:戴浩光 实习生 熊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