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统失调?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东莞+ 2024-06-16 17:10:08

孩子5岁了还分不清左右,衣服、鞋子经常穿反,孩子写字速度慢又歪丑,经常多一笔或少一笔……

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表现,如容易分心、动作不协调、情绪不稳定、走路容易摔跤等。有这些表现的孩子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副主任赖丽芝主任医师介绍,感觉统合失调,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大脑在接收、处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时出现了问题。这些信息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等等,当这些信息不能被大脑正确整合时,就会出现异常的行为和反应。

什么叫“感统”和“感统失调”?

“感统”全称为感觉统合,是视觉,听觉、嗅味觉、触觉、前听觉、平衡感、本体感这些感觉信息输入组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的一种能力,简称感统。

感觉统合无处不在,从穿脱衣服、洗脸、洗头再到看书、写字、跳绳踢球,孩子的日常生活认知学习都和感觉统合息息相关。

如果身体行为和大脑之间不能协调发展,导致机体不能正常有序的运作,我们称之为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诱因

1.胎位不正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2.因剖腹产导致孩子在出生过程中没有经过正常产道的挤压,从而失去了第一次触觉学习的机会。

3.天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

4.保护过度或活动空间太小,缺少各种运动机会,如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

5.过早或过度依赖代步车造成前庭觉和本体觉没有得到很好训练。

6.父母忙碌,对孩子缺少足够触摸和情感交流,造成孩子大脑感觉刺激不足。

各大感觉统合失调及表现

本体觉失调,表现:方向、空间感能力弱、写字颠倒、动作笨拙、走路易摔倒。

前庭觉失调,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表达困难、理解能力差、身体不协调。

视觉失调,表现:儿童眼球运动困难、手眼协调差、阅读困难、数字看错。

听觉失调,表现:说话没条理没逻辑、丢三落四、爱走神发呆、表达能力差。

触觉失调,表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爱哭、不愿与人接触。有自闭倾向、多动行为的儿童触觉统合失调是重要原因之一。

感觉统合训练改善感统失调

通过专业且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好动等问题,增强孩子指令感和学习兴趣。

感统训练还可以帮助孩子解决一些行为和心理问题。例如:

通过前庭类训练可以改善孩子多动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分心等问题。

通过触觉训练可以给予孩子触觉降敏,改善脆弱、胆小、不自信、粘人、社交能力差等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一种严格的训练,又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孩子乐于参与,并通过参与游戏训练在快乐中接受大量刺激信息,建立正确的反射从而获得肯定的成长经验,在增加孩子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协调性、平衡感和灵活性。

赖丽芝提醒,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一个需要早期关注并干预的重要问题。3岁之前是预防的关键期,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感觉刺激,为孩子打下良好的感觉统合基础。

而当孩子进入3-6岁阶段,这被认为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时期,因为此时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对感觉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在日益增强。在这个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往往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感觉统合失调的迹象,建议家长找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准确评估、诊断和干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过感觉统合治疗关键期。

文字:记者 刘召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