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4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东莞4.26万名考生赴考。备受关注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正式出炉。
今年的高考作文该怎么写?记者特邀了几位东莞资深语文教师进行解题。

东莞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副校长苏晓雯: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切口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时代发展的现实场景,有足够的表达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
考生在审题时应注意把握三个思考的维度:一是该题若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现代化、智能化的工具和技术手段,是否能让社会治理更和谐、社会发展更顺畅?二是若站在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知识的生产方式和获得方式变得更便利精准,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脚步是否就可以停止了?三是在哲学的角度分析,庄子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管子曾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些言论都提醒世人不应该为外物所役,要做物的主人。题目中说,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是得到了答案,是否就意味着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优解?人类借助工具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但是人与自我、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之间是否会因为新的“外物”而产生新的问题?人类应该抱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决心去迎接这一切?这些都是题目希望我们作为“人”的本身去认真思考的。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套卡通片,大雄得到了哆啦A梦的法宝后,每次都尴尬收场,这是为何呢?
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东莞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伍岚: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聚焦时代发展大背景,同时又具有明显思辨色彩。题目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句话呈现了作文情境,引导学生对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进行认识;第二句话以问句形式引导学生对科技发展和应用带来的便利、存在的局限进行辨析、思考。
写作时,考生要紧扣题目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论证,但回答和论证要避免片面。比如简单回答为“问题越来越多”或“问题越来越少”,单纯依靠陈述观点来写作,容易使作文变得浅薄。写好这篇作文,要能够找到与自己立场、价值观念对应的现象、经验,体现具体道理的针对性,将时代社会热点迁移到自己的经验范围。比如,选择的立论角度为“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那么,可以结合人在信息洪流下的“快”中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人容易变得更忙碌、疲惫、难以自我沉淀等,论述“为什么”问题会越来越多。如果写作时,考生能够结合这些具体现象展开论证,不泛泛而谈,议论才会具有具体的道理针对性。
东莞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石龙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朱少山:
今年的作文题持续推陈出新。在命题材料上,紧跟时代步伐,聚焦社会热点“AI”技术,引导考生关注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有明确的扣题意识。考生应集中思考AI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改变和挑战。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的AI技术是人类科技史上的巨大飞跃,也从各层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其次,要强化立意的思辨性。考生应重点把握“AI它们能解答的问题越来越多”与“人类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两者间的辩证关系。在行文中,考生应有联系和发展的眼光。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而人类也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文明进步的。AI自有其先进的一面,但终究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已。况且,AI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过度依赖AI也会滋生新的问题。概而言之,人类不可能因为AI而一劳永逸,AI也不能完全直接决定人类接下来面临问题的多少。从这个层面来说,这道作文题也引导青年面对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要不断学习知识、锤炼本领,激发青年的责任担当。
再次,要有缜密的结构意识。这道作文题非常适合写议论文,议论文非常注重论证结构的清晰严谨。考生可以先正面肯定AI技术在解答人类问题上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后再指出AI技术本身也要依赖人类的主导,人类不断提升AI技术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AI解答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不能直接决定人类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最后,考生可以展望未来,AI技术需要持续改进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人类要想实现不断发展进步,单纯靠AI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提升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东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东莞市高中语文教学能手徐慧兰:
材料第一句话是预设的社会生活情境。理解这句话重点在于对“问题”的辨析。互联网普及,知识类问题只要搜索就有答案;人工智能如ChatGPT、文心一言的应用,让很多技术类问题也能快速解决……对这句话的理解能区分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见识多寡。
材料第二句话是要求考生明确回答的问题,答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问题”的界定与分类。如前所述,知识类、技能类问题确实在减少,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那些社会职能被网络和人工智能取代的人,他们要如何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当知识技术类问题越来越少时,关于意义建构和价值追寻的问题越来越多。考生可以结合个人经验将“增多”“减少”的主体阐述清楚,是写好本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