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市康复医院骨与关节康复科的医护人员一次收到了4面锦旗,是即将出院的患者阿伟(化名)及家属送来的。现场患者及家属一直握着医护人员的双手,不停说着“感谢!”久久不愿放开。
为什么一次送上4面锦旗?阿伟又经历了怎样的救治和康复过程?
——“1场车祸,5次手术,4个月康复训练,终于重获新生!”通过以上这组简单的数据,基本概括了阿伟的遭遇。但不幸中的万幸,阿伟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医护人员,给予他及时、科学、专业的康复救助,让他终于能重新“站起来”,逐渐回归正常生活。
▲阿伟向东莞医护人员赠送锦旗
1场车祸,5次手术,4个月康复训练后重获新生
阿伟家住长安,今年31岁,去年11月进行自己最喜爱的自行车骑行运动时,发生了车祸,致全身疼痛、流血,意识不清,被送至东莞一三甲医院抢救,后进一步诊治,转至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进一步救治。
自车祸发生后,阿伟先后经历了5次手术,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术后的身体康复却又成为一道拦在身体和心理前方的高墙。
经历多次手术后,除了身体上的病痛和多处等待愈合的伤口,阿伟直言自己完全不能想象未来的康复之路:“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我真的不敢想,就怕期待太高,反而给未来生活和康复带来压力。”
1月16日,阿伟仍双下肢乏力,不能站立,左下肢肌肉明显萎缩,左肩活动困难,不能卧坐转移、坐位平衡及站立平衡不能完成,日常生活能力重度依赖他人。
▲初期,阿伟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简单康复训练
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经亲戚介绍,他在家人照顾下来到东莞市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当时入院时只能躺着治疗车进入医院。回想当时的心境,阿伟笑着说,其实自己已经做出最坏的打算,“可能以后需要举着拐杖走路了,或者也有可能长期卧床。”
相比较身体上的伤痛,阿伟心理上的“那道坎”更急需跨越。在其康复期间,医院多次组织开展多学科会诊和查房,根据阿伟的具体情况多科联合调整治疗方案。在帮助阿伟量身定制康复训练及方案的同时,医护人员还为他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常常和他聊天,鼓励他坚定信心,勇敢面对接下来的康复训练和生活。
终于经过4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和治疗,阿伟的康复在亲人和医护人员眼中“肉眼可见”地得到好转和进步。2月底,他已经能端坐训练;3月中旬,借助电动起立床训练,他能站起来进行步行步态及平衡训练;4月初,已经可独立连续步行60米,左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5月初,阿伟甚至能步行,耐力及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他已经可以独立连续步行600米了。
▲阿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阿伟和亲人、医护人员一起见证了自己从卧床到正常步行的康复过程,是自己身体的重生,更是内心坚定信心的重生,面对当下来之不易的康复成果,阿伟的眼眶湿润了:“从来没有想过还能这样正常地走路!”他说回想这几个月的康复训练,除了感谢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帮助和陪护外,也感谢自己的坚持和不放弃。说着,他拿起手边的拐杖,他介绍说,这条拐杖自事故发生后就一直陪伴在手边,但是现在已不再需要它了,阿伟仍笑着说,会保留拐杖,当作人生经历中的一件重要的见证和“纪念”。
坚定信念,相信专业康复训练的帮助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出院前,阿伟和家人商量,在家人的帮助下,经医护人员评估后,他走出医院,搭乘汽车,在文具店亲自设计了4面锦旗,在出院前将锦旗分别送给医院、科室、医护人员等,于是就出现了开篇送锦旗的那一幕幕温馨的场景。
为阿伟提供康复救助帮助和治疗的的医生罗涯林介绍,阿伟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走出了自己人生的低谷,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奇迹”,就目前其康复的现状来看,未来恢复的情况会在阿伟自身的努力下越来越好,能无限接近事故发生前的身体状态。
从专业角度来看,阿伟选择在手术后接受康复训练的决定也是非常正确的。该院骨与关节康复科主任欧永杰介绍,“坊间有伤筋动骨100天的说法,也就是说,从传统角度来看,需要在术后卧床‘静养’,但是从现代康复学的角度来看,适时地进行科学、专业的康复训练对身体恢复非常有必要。”
阿伟的康复,一方面来自他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做出正确术后康复判断的决定,为目前得到理想康复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东莞市康复医院院长钟向阳提醒,希望市民能走出康复训练的认识误区,康复训练不仅限于术后恢复人群,也适合术后,在医生专业、科学指导下,及时介入康复训练,进行量身定制的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提升身体恢复的机能和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