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人民医院:多层次发力,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东莞+ 2025-04-08 11:08:13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建设人文医院是现代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能够提升医疗服务的温度,还能增强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护人员的职业幸福感。

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公布了《关于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要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医疗卫生机构人文关怀建设、崇高职业精神弘扬等三个方面同时发力,增进医患交流互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作为有着137年深厚底蕴的百年老院,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承载着“红楼医院”的历史美誉,庇佑了无数生命。在新时代高水平医院建设过程中,该院正将柔性的医院文化和刚性的发展模式相融合,通过提升医学人文关怀、改善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多维度发力打造人文医院,助力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人文医院的建设必将为东莞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并成为强劲推动力。

构建慈善救助生态圈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人文医院的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系统性的工程,慈善救助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何先生(化名)被确诊癌症,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一度感到无助。但他并未被病魔击倒,而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开始了抗癌之路。

2023年,他主动联系医务社工成为志愿者,自此只要身体允许,都会协助医务社工开展病房关怀服务。社工在跟进的过程中发现,医疗费用让何先生倍感压力,当时恰逢红楼仁爱慈善基金实施,便为符合条件的何先生申请。他成为了该基金的第一名受助者。

慈善救助让他倍感温暖,他决心将这份爱和希望传递给更多人,于是签订了器官及遗体捐献协议,助力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在病友群中分享抗癌经验,积极解答病友提问,帮助面临失业的病友办理失业金申请手续,等等

何先生作为受助代表,在慈善基金答谢会上发言

何先生只是被救助的一员。东莞市人民医院重视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于2022年在东莞市糖酒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设立“东莞市慈善会红楼仁爱慈善基金”,聚焦医院困境病患及其家庭所面临的经济难题,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担当精神。

另外,东莞市糖酒集团有限公司还将东莞市慈善会糖酒集团美宜佳慈善基金中的“希望之光”青少年医疗援助项目,定点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实施,支持经济困难的未成年患者治疗。

2024年度,“红楼仁爱慈善基金”救助困难患者32名,救助金额共计352276元;“希望之光”青少年医疗援助项目共救助18岁及以下困难青少年患者3名,救助金额共计60034元。

市人民医院联动东莞市医疗救济基金会,为困难病患提供医疗中期救助金,彰显了在慈善公益之路上的坚定决心与积极作为。

此外,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开始,每年在“东莞慈善日”6月30日前后均组织全体员工针对乡村振兴医院结对帮扶对象村开展定向捐赠募捐活动。全体“红楼人”身体力行践行“医护同心·关爱社群”的办院宗旨,慷慨解囊为支持乡村振兴事业出一份力,三年间共募集善款近48万元,由医院集中通过市慈善会定向投入修建小桥梁、完善饮用水项目、渠道清淤等,为当地办实事、做好事。

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多方联动

让医疗服务更具人文关怀

打造人文医院,医务社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推进医务社工发展和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关系和谐,市人民医院从2010年起着手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有14名全职社工。

医务社工服务秉承“以人为本、资源整合、全人介入”的服务理念,关注病患“身、心、社、灵”的全人需求,运用“资源导向,全人全程关怀”的服务模式,介入病患及家庭治疗中、治疗后的整个医疗过程,通过个案管理、病友支持、社会资源链接等多种服务方式,为病患提供补救性、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服务和人文关怀。

经过多年探索,东莞市人民医院培育出多个“精品志愿项目”。一是“医路畅通门诊导诊志愿服务”项目,由医务社工联动社会人士、高校学生、退休职工、社区矫治人员作为志愿者成立了一支综合性导诊志愿者队伍,在门诊提供导诊服务。

二是“医心为民”健康宣教与义诊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医院医疗资源,以党支部、团支部活动为抓手,向公众普及医疗卫生政策与疾病预防知识。

三是“医路相伴”心理·社会支持服务项目,通过“医务社工+医护人员+义工”的专业团队介入,打造“星星之光”肿瘤患者安宁疗护计划、“向阳而生”乳癌患者“愈她”关爱互助计划等特色品牌服务,形成2支以肿瘤患者为核心的病友志愿服务队,满足病患就医过程中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缓解病患及家属的情绪压力。

医务社工和志愿项目一起为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患者群体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关怀服务,有力地推动人文医院的建设。

17岁的白血病患者小勇一家,为感谢“希望之光”青少年医疗援助项目及医务社工帮助,特地送来锦旗

叙事护理“感同身受”

以“共情”拉近医患关系

人文医院的建设,叙事护理是重要抓手。“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不仅参与疾病的治疗与身体机能的恢复,而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其重塑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

叙事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护理模式,聚焦“倾听” 与“理解”,通过用心聆听患者对自身疾病经历、生活过往的倾诉,精准洞察患者在与疾病抗争过程中的情感起伏、内心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2020年,在护理部的引领牵头下,市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全面推进叙事护理在临床一线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以叙事护理为抓手着力提升护理服务水平。2021年起,护理部联合医院办公室在医院官方公众号“东莞红楼”开设“叙事护理”专栏,累计推送宣传优秀“叙事护理”个案50多篇,相关案例和文章还成功登上了省级比赛的舞台并斩获佳绩。其中,红楼院区产房巧妙运用叙事护理手法,成功申报叙事护理实践科研课题。

叙事护理让护理更有温度,何奶奶出院时让家属送来两面锦旗

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当疾病与生活撞期,妈妈住院、爸爸陪床累到血压飙升?孩子手术、全家请假轮班手忙脚乱?“免陪照护”让牵挂变安心。

东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推出“免陪照护”服务,提供“医疗、护理、生活”三位一体服务新模式。建立“免陪照护”病区服务价格机制,明确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依据医护评估病情选择匹配患者需求的陪护方式。

其中,“免陪护一对三”服务模式能满足“传统一对一”照护需求,陪护费降至140元/天,实现服务质量与成本管控的双重优化。

通过建立制度、制定方案、提供保障、评价考核等方式全链条推进“免陪照护”试点工作,为患者提供24小时全程、全方位照顾,实现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护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快速康复,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经济负担,让每一次相见都浸透思念的温度,而非奔波的汗水,以服务温度传递人文,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医生、护士、医疗护理员共同对老年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照护

打造互联网医院

畅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每逢佳节,都是回老家、外出旅游、阖家欢乐的时刻,但慢病患者和复诊患者却遇到了难题,眼看药吃完了,人在老家就医不方便,也不想大过节上医院。这时,东莞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都会帮他们排忧解难。

目前互联网医院主要是为复诊续方的患者提供便利性的服务,针对线下号源紧张的科室或专家鼓励开通互联网挂号入口,提供线上就诊途径给患者,以缓解线下复诊停车困难,让医疗更便捷的同时享受高质量的问诊体验。

患者只需通过“东莞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即可实现线上问诊、续方、缴费、药物快递到家。

东莞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

2025年至今,东莞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已有46个亚专科,540多名医护人员上线。每天会常规安排医生线上排班出诊,以3月17日上午为例,共有17名专家在线排班出诊,以及206名医生开启接诊状态,利用碎片化时间24小时接诊,涵盖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等科室。

接下来,市人民医院各科将全面上线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继续严把互联网诊疗质量控制,全面升级互联网平台功能,拓展诊疗业务范围,简化线上操作流程,提升医患使用体验。

为给有需要的家庭带来更加便捷、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0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期间不断拓展服务项目、提升业务服务范围,已开展27项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已出诊一千余次,解决了有护理难题家庭的燃眉之急。

文字:李广 图片:医院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