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今年51岁,4月15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谢岗医院)治疗。
就医7天前,他突然出现腹痛,为脐部及周围疼痛,为阵发性中等程度疼痛,有时绞痛发作,伴恶心、腹胀、便血、大便烂。
就医1天前,他腹痛加剧,伴头晕、头部昏沉。他随后被收入住院部。
是什么导致了他的腹痛?是消化性溃疡?还是其他胃肠道问题?
为了查清原因,谢岗医院消化科先为他实施了大便潜血检测,结果为阳性,这属于不正常,随后又安排了胃肠镜检查。
当内镜下到朱先生的胃肠道,李强副主任医师清晰地看到十二指肠有多发息肉、结直肠有多发息肉。
钳除十二指肠息肉,切除结直肠多发息肉,其中一个息肉非常大,接近5厘米,几乎堵满了整个肠道,这么大的息肉一般恶性程度非常高,消化科李强副主任医师在结肠镜下进行了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不幸的是,病理结果显示,他的部分直肠息肉为“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黏膜内癌”,也就是直肠癌。好在手术成功,切缘底部未见瘤组织残留。
李强副主任医师介绍道:本次结肠镜下手术成功,避免了外科手术开腹或切除部分肠道的风险,微创手术不破坏身体功能,术后2天即痊愈出院,对身体影响不大。
术后,医生给予控制血压、控制哮喘、护胃、病损切除、对症等治疗。
出院时,朱先生腹痛缓解、无发热、无头晕、血压正常,达到了出院标准。医生叮嘱他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定期复查。
【延伸阅读】
一、如何及早发现结直肠癌?
1.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最有效的筛查方法,也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医生在可视镜头下可完整检视整个结直肠的情况,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取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建议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在40岁查一次肠镜,其他一般人群在45岁查一次肠镜。
2.肛门指检。快捷方便、简单直观,有接近50%的大肠癌是可以通过直肠指诊摸得到的。
二、哪些症状提示结直肠癌?
1.大便带血。这是结直肠癌最早、最常见的表现,但常被患者忽视或被误诊为痔疮而延误治疗。结直肠癌导致的便血多呈暗红色,偶尔会出现带有黏液的血便。
2.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原有规律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者大便的形状变细、变扁,都应引起重视。
3.持续腹痛腹胀。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可能还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
4.放屁增多。部分患者会表现为不断地放臭屁,往往会被认为是肠炎或者消化不良。
5.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由于肠道持续被刺激,会出现“里急后重”,有一种想排又排不净的感觉。
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等,晚期可以出现腰骶部疼痛、黄疸、腹水等。
三、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1.定期体检。90%以上的结直肠癌由息肉演变而来。因此,定期做肠镜检查,及早发现肠道息肉并予以切除,能降低患癌几率。
2.合理膳食。少吃红肉及油炸食品,增加粗纤维、新鲜蔬果等食物,规律饮食。
3.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会损害结肠上皮细胞的DNA,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进而引发癌症相关基因突变。
4.避免久坐。长时间久坐不动,会减慢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肠道蠕动,导致有害物质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增加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癌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