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07 21:02:30
东莞有许多老市场
这些地方都充斥着许多东莞人的童年回忆
大朗的这个老市场也不例外
街边的「油糍」
转角的「豆腐花」
巷口的「米花糖」
还有路旁一排排的「红灯笼」
.......
图源:荔香大朗
这里是大井头综合市场
我们一起寻觅属于这里的年味儿
#新春·进莞来
走进大井头市场旁的老街,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街坊们都在采买年货,红彤彤的灯笼,春联、窗花和福字。处处都藏不住春节的喜庆和热闹。


“这个对联怎么卖?”
“帮我拿几包红包,多少钱?”
在市场上,无论是年夜饭桌上的腊味、茶几上的水果和各类传统食品,还是小孩喜欢的零食都能买到。
街坊们采购完后,提着打包小包,满载而归。



“老板给我来几斤沙糖桔!”
“老板腊肠怎么卖?”
▲市场里的各种年货
在老街里,有许多写春联的人家,一般都是中年人和花甲老人。而在大井头市场的路口,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围着围裙,在认真的写着春联。


03年的小叶是大朗本地人,在这里写春联已经两三年了。虽然在这只写了两三年,但是她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现在在上大学的她,学的也是书法专业。
问起她为什么会学习书法,小叶打趣地说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字写的太丑了,所以才开始练习书法,再加上爷爷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受到了爷爷的熏陶,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小叶写给爷爷的春联
小叶写春联的字体有很多,隶书、小篆、楷书、行书她都非常得心应手。除了普通的春联,小叶也会画一些有动画元素的福字,喜庆又不失活泼。
▲小叶画的卡通版福字
看她写春联熟练的模样,就知道写的不少。小叶说自己平时一天大概能写10-20副,最多的时候一天写40副左右,从早站到晚,基本没有停下过。
来找小叶写春联的都是周围的一些街坊,第一年来过,第二年接着来,基本都是一些回头客。


▲小叶和她写的书签
藏在深巷中
美食里的“人情味”
说起大井头就不得不提这里的美食了。油糍、豆腐花、炸鸡翼、米花糖、牛杂....这些美食里,也藏着许多大朗人的童年。
【传了三代人的油糍豆花店】
巷子里的老字号油糍豆花店开了40多年,传了三代人。以前在开在马路边,后来搬进了巷子里。


叶阿婆在油锅边,把裹好面糊的鸡翅和油糍放进油锅里炸,几分钟之后,又香又脆的油糍和鸡翼就出锅了,一口咬下去还会嘎吱响。
不一会叶阿婆转过身走到了豆腐花桶前,一勺、两勺、三勺、四勺...最后淋几勺糖水,一碗豆腐花上桌,一口下去,又嫩又滑甜而不腻。
▲叶婆正在盛豆花
蔡小姐是叶婆的儿媳,也这家店传下来的第三代。叶婆在盛豆腐花的时候,她也坐在一旁,帮忙做油糍、给鸡翼等食材裹面粉,时不时还和来吃东西的熟客寒暄两句。


叶婆说,这家店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从她的婆婆传给她,她再传给她的儿媳妇。
现在店里每天早上6点多开门,来的客人可以吃上豆腐花,如果想吃油糍或者其他的“炸嘢”就要等到7.8点了。
【做了三十年的米花糖】
在大井头市场的另一个街角,有一个摊位,一直有很多人驻足停留。这是一家卖年货、食品的摊位。
一大排刚刚出炉的米花糖摆在桌上,摊主甘姨拿起刀,把整块的米花糖切成几厘长的小块。
“咔擦、咔嚓”
甘姨是茂名人,但是在大井头做了三十多年的米花糖。甘姨说自己的父亲以前就是做糖的,在她二十岁的时候自己跟父亲学了做糖这门手艺。
中途有一段时间她出去打工了,便停下了做糖,直到等到她三十岁的时候才重新拾起,并且在大井头开了一个米花糖的小摊,这一开就是三十年。
▲甘姨正在给客人装米花糖
一说起做糖,甘姨的脸上就一直挂着笑容,每当有客人来,甘姨都会把米花糖一块一块的放进密封袋里,装好了递给客人。
装在袋子里的不止是米花糖,更是大家对新年甜蜜美好的期待。


在这个市场里
有太多的人、太多的故事
也承载着许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
有年味,更有人味~
你有多久没去过大井头市场了
快过年了,不妨再去逛逛!
😍😍
策划 | 向志清 刘妍静
来源 | 文/黄靖淇 图/金媛媛 黄靖淇 视频/金媛媛
编辑 | 黄靖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