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岁寒时,倏忽冬已至。寒风呼啸,冬至将近。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可见东莞人对冬至的重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东莞人“做冬”(过冬至),既不吃饺子,也不吃汤圆,而是吃独具特色的“冬至四宝”——冬团、咸丸、萝卜粄、红薯糖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家人团坐,灯火可亲。一个香气诱人的冬团、萝卜粄,一碗热气腾腾的咸丸、红薯糖水,便足以温暖东莞人的胃与心。
作为应节美食,东莞的“冬至四宝”,不仅有好味道,而且蕴藏着“团团圆圆”“丰收富足”“鸿运当头”“红红火火”等“好意头”。这些风味各异的美食,不只满足了东莞人的味蕾,更承载着大家足以温暖冬日的亲情和对幸福安康的美好期盼。

冬至美食
吃冬团——团团圆圆
“吃过冬团,三冬可暖。”在东莞城区片区和水乡新城片区,冬团是冬至的必吃美食。往时,每当冬至来临,家家户户必做冬团。
冬团是一种圆润的软糯团子,形态各异,有白团、红团,象征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红团的皮由苏木煮水染成,苏木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和暖胃等保健作用的木质药材,自带一股特殊芳香。冬团可甜可咸,因人而异。想要制作美味的冬团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在馅料的制作上。如制作红团,得用苏木煮水再将其倒入糯米粉中,这粉和水的比例,得是经验老到的人,才能准确把握。新鲜出炉的冬团口感很好,表层糯米粉十分松软,里面的馅料甜而不腻。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冬团的口味越来越多,但对东莞人来说,最好吃的冬团一定是来自家里的味道。


吃咸丸——丰收富足
说到咸丸,东莞人一定不陌生。松山湖片区和东部工业园片区的人,就有冬至吃咸丸的习惯。在寒冷的冬至夜晚,家人团聚,一起制作品尝一锅分量十足、热气腾腾、浓香扑鼻的咸丸,其乐融融。
咸丸,类似汤圆,但又不同于汤圆。汤圆通常是包了馅料的,而东莞的咸丸是斋丸,不包馅料,只用糯米粉制作,随意捏成团。
因不加馅,汤才是咸丸的灵魂所在。一锅美味的咸丸离不开上好的汤底。咸丸汤底食材非常丰富,一般会放入鸡、排骨、蚝等,适当配以鱼胶、冬菇、鱿鱼、虾米、腊肠、腊肉、青菜、咸菜等,用料精细,味道鲜美。锅中放入搓好的丸子,煮至丸子浮起后简单地调味,一锅美味至极的咸丸汤便做好了。
作为从老一辈流传至今的传统美食,东莞人除了冬至吃咸丸,除夕、元宵等传统节日里也会吃咸丸,寓意丰收富足、家庭和睦。

吃萝卜粄——合家团圆
在东南临深片区,生活着许多客家人,每当冬至到来时,客家人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有点像饺子的客家风味小吃——萝卜粄。
萝卜粄,又名“冬至团”,取合家团圆之意。冬至吃萝卜粄是客家人自古传下来的习俗,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在家制作自己享用或者作为礼品送给亲友。
萝卜粄形似饺子,但要比饺子大。要想做出地道的萝卜粄,在选材用料等方面必须十分讲究,如做萝卜粄用的糯米粉和大米粉必须是由当季收获的新米碾成,萝卜粄的馅料除白萝卜丝外,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瘦肉、虾米、腊肉、冬菇、豆腐等。萝卜丝的鲜甜,搭配上腊肉的油脂,香菇虾米的鲜香,佐以芹菜、胡椒粉等,风味独特。
蒸熟的萝卜粄,热气腾腾,香气诱人,不仅有萝卜的清香,更有各配料的醇香。萝卜粄吃法多样,可蒸、可煮、可煎、可炸。俗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在冬至,趁热吃上一个美味可口的萝卜粄,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既暖胃又暖心。

喝红薯糖水——红到发紫
每年冬至这一天,生活在滨海片区的人,则会喝上一碗红薯鸡蛋糖水,图个“红红火火”的好意头。
煮红薯糖水用的红薯,并非平常大家所吃的番薯,而是紫薯。紫薯因其薯肉肉质细腻,呈紫色至深紫色而得名。用紫薯煮出来的水也是紫红色,因而有“红到发紫”的寓意。
煮红薯糖水也有小窍门。煮之前,用热水冷水交替清洗,有助于烹煮时成型,糖水不会太糊,汤色更漂亮,若是加个鸡蛋,味道会更丰富。关于鸡蛋,吃法多样,有的会放一整颗鸡蛋,有的放几颗小鹌鹑蛋,也有的会选择打入蛋花,还有人喜欢吃红薯糖水里的溏心蛋。红薯与蛋的组合,香甜营养,是很多东莞人从小的冬至最爱。
冬至吃红薯鸡蛋糖水还是养生之道,煮时若配以红糖,更有养气补血的功效,尤其适合女性,吃了既不怕胖,又补血益气。
冬至习俗
拜冬——孝敬父母
冬至是进补的重要时节,美食自然不可辜负。在东莞,冬至这一天,除了必不可少的“冬至四宝”,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非常有仪式感的传统习俗,如出嫁女要回娘家“拜冬”。
“拜冬”习俗,自古有之。东汉《四民月令》有载:“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拜冬”的习俗通常包括祭祖、敬老、感恩等元素。孝敬父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东莞的“拜冬”习俗即是如此——已出嫁的女儿在冬至日,携夫带子,拿着自己做的“冬团”,再带些糕点、水果、猪肉、鸡鸭回到娘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表达自己的孝心。寓意有始有终,“从年头行到年尾”。
东莞部分镇街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即冬至节前要理发。东莞本地有句顺口溜:“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意思是,如果头发没有修理,“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会变得矮小。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所以,以前东莞人有从冬至过后不理发,到过了正月才去剃头的说法。
冬至活动
走!去东莞展览馆做冬团
东莞的“冬至四宝”作为必不可少的应节美食,很多年轻人会选择买现成的来吃,想自己动手体验制作冬团?机会来了,12月21日18:30-20:00,东莞展览馆将举行“舌尖上的东莞制造:可咸可甜、‘冬’至‘团’圆”夜间开放活动,届时大家可体验制作冬团。

活动当天,东莞展览馆将带领大家参观新近开展的二楼基本陈列《制造名城——感知“双万”城市活力》,领略大家共同努力下的东莞美好图景。同时还会邀请专业老师带领大家分享各地的冬至习俗,品味冬团的色、形、味之美,当然还少不了动手制作冬团。
本次活动为公益性质,共招募20名观众,报名截止日期为12月20日15:00。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在“东莞展览馆”微信公众号菜单栏点击活动报名,或通过“东莞展览馆活动报名”小程序报名。点击活动报名页面,填写相关信息提交即可报名。如果报名人数超过招募人数,东莞展览馆将会对报名人员进行随机抽签,确定参与者名单,工作人员会以电话进行二次确认,接到确认电话视为最终报名成功。
12月21日晚,相约东莞展览馆,一起做冬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