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课充满科技感 东莞这所小学探索校园智慧农业劳动教育
东莞+ 2023-12-02 19:35:25

近日,凤岗镇益田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益田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项目迎来了验收。据悉,劳动教育是该校教育教学特色之一,为了践行劳动育人,该校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一方面,与时俱进,引进智慧农业系统,构建智慧劳动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作为2023年东莞市攻坚揭榜重点项目的深化“五有”劳动教育模式,建设全过程劳动教育课程和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

玩转科技 劳动课上出新花样

“这里显示的是土壤湿度和光照指数。”

“你们知道土里的管子用来做什么吗?”

“这块电子屏呈现了植物生长的监测信息。”

……

走进益田小学劳动课堂,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用来上课的最新设备,孩子们则兴致勃勃地讨论和交流。有学生好奇地问: “你们快看那个柜子里不是有一个监控吗?” 老师立即指着屏幕说道,“这个监控设备监控到植物的信息会在电子屏上显示出来哦。”又有孩子们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问:“土里的管子是什么呢?”“没人给植物浇水怎么办?”

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多, 顺着他们的问题,记者看到了充满生机的绿色空间里,每一个种植区都已经连接着传感器和滴灌设备。该校校长马方原介绍,这些高科技设备实时监测着植物的生长情况,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营养液浓度等,并将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云端,“刚刚老师介绍的电子屏正是用来呈现监测到的数据,让老师和学生认知种植植物生长特点、习性等规律的。”

颠覆传统 将智慧农业写进劳动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育的核心抓手,有了先进的科技设备,劳动教育还需要劳动课程。益田小学的劳动课程长啥样?又是如何构建的?

马方原介绍,随着科技的疾驰,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日益紧密,智慧农业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潮流,以此为背景,凤岗益田实验小学的校园智慧农业劳动教育应运而生:除了学校专门开设出来的种植区外,学校的楼顶空地也被智慧农业种植系统所覆盖,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种植设备,亲手打造一个项目式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这个平台犹如一个魔法教室,让孩子们在劳动种植中探索,在劳动实践中创新,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观。”马方原说。

此外,学校不仅在硬件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对课程、师资、评价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以学校的特色动物园为例,原有的动物园劳动教育课程以年级和学科为导向,而现在随着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项目化学习的广泛应用,学校于本学期扩建了动物园,并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再到后续的饲养动物,开展项目式学习,如此,孩子们就可以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融入各个学科,形成跨学科劳动教育课程,新引入的智慧农业项目也将在劳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将开展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不仅培养他们的劳动态度,更能够通过学习智慧农业体系,在劳动教育中形成核心素养。”

在师资建设上,学校成立了劳动学科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学副校长、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1位专职劳动教师和7位兼职劳动教师组成。学科委员会定期围绕劳动新课标要求进行课程构建和项目开发。

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还包括评价体系构建。学校将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的劳动课程中,如通过招投标设计动物园、种植香花香草并制作香水、孵化动物、制作木质相框、笔筒、校园模型等课程,通过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展示汇报等多种形式丰富评价机制。同时,也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原有的学校星级少年的评价体系。

劳动育人 成效显著

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将为学校育人带来哪些有力支撑?未来学校又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智慧劳动教育的作用?

马方原表示,作为东莞市第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探索不断推进,并发挥着区域引领地位,多年前,学校已将劳动教育正式纳入校园和课堂,开始了课程化的探索和建设,学校也因此荣获了全国劳动教育实践特色学校和东莞市第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今年,该校作为试点学校,已成功完成东莞市2023年改革攻坚揭榜重点项目——深化“五有”劳动教育模式,建设全过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在尊重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该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项目难度和素养指向等维度,构建了生态化、全维度的劳动教育课程,随着智慧农业劳动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学校将为东莞劳动教育的多元化和跨学科学习方式的应用,探索出一条值得推广的道路。”

据悉,目前,这套智慧农业种植系统还在试验阶段,即将正式投入使用。接下来,学校将在“尊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继学校的动物园课程、木工课程、香花香草课程和已有的农业种植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农业种植系统,将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搭建劳动教育新平台,开发出一套全新的项目式劳动教育种植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劳动学习体验。

“希望劳动之风吹拂在每一位益田学子的心中,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马方原非常期待智慧农业劳动教育项目的探索和建设能更好更深地引领学校育人。

文字:记者 覃凤春 图片:记者 覃凤春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