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公布2023年东莞市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名单,东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等14个专科获评东莞市中医药重点专科,寮步医院针灸科等7个专科获评东莞市中医药特色专科。
今年评出14个重点专科、7个特色专科
为完善东莞市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关于提升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工作安排,2023年,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开展东莞市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经过各医疗机构申报,参考专家评审意见,遴选出2023年东莞市中医药重点专科14个和东莞市中医药特色专科7个。据统计, 2022年,遴选出东莞市中医药重点专科11个和东莞市中医药特色专科4个;2021年,则是遴选出东莞市中医重点专科6个和东莞市中医特色专科4个。这也意味着,今年重点专科及特色专科获评数均是三年来最高。
其中,14个中医药重点专科中,中医护理学专科获评重点专科最多,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等三家区域中心医院的中医护理学专科均获评。
自我市纳入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后,全力打造具有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的新型镇级中医院,大力推动提升学科能力。虎门中医院是今年重点专科获评数量最多的医院;企石医院和清溪医院将转型为新型镇级中医院,中医药发展势头良好,分别获评重点专科针灸科和中医经典病房,均获评特色专科中医护理学。
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
东莞拥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禀赋优越,中医界名家辈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东莞重视发挥中医药的多元价值和特色优势,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五年,东莞中医药服务资源大幅增长,“顶天立地”中医药服务体系高位推进,中医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医药发展后劲持续释放,中医药文化产业多元发展机制逐步形成,为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目前,全市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高水平重点专科2个,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市中医重点专科31个;国家级师承项目指导老师7名,省名中医13名;各级各类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76个,向基层延伸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分站30个。“悬壶莞邑”中医药文化精品品牌,中医药日益深入人心。
中医药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大有可为,也应该要大有作为。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表示,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实施东莞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奋进之年,要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新需求,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水平。
其中,会议就提及,要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加强现有2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26个省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42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启动2023年市级中医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工作。
推动专科建设成果惠及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东莞市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改革切口,被列入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之一。借助建设示范区试点城市契机,全市统筹力量集中解决中医药发展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
如今,随着2023年东莞市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名单正式公布,相关医院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科学管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专科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积极推广应用中医特色技术,推动专科建设成果惠及百姓,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中医护理学获评市中医药重点专科,该院中医科表示,将坚持以中医特色为核心,推广应用中医特色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把中医预防、治疗、康复等诊疗技术融合运用到各临床学科中,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助力中医护理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据东莞市大朗医院规划,该院中医内分泌科将建设成本地区特色优势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甲状腺疾病、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医院表示,将持续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和临床实践,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寮步医院针灸科成功获评为东莞市中医药特色专科,是该院继脾胃病科、中医护理之后再一次荣获的市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该院中医科在中医针灸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不断推动针灸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强有力的中医药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