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坑美村对标东莞市“特色精品村”创建要求,以“十个一”工程为建设蓝图,串联村内各种特色景观文化,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品质到激活乡村文化“三步走”,打造“商业景观带——古韵文化带——田园风光带”三个观光区域,全面构筑乡村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坑美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盯和美城乡建设目标,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乡村治理高效有序,着力打造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01
传承利用,让和美乡村“活”起来
暮秋时节,漫步坑美村,干净整洁的街道映入眼帘,房屋整齐划一,巷内红砖绿植,郁郁葱葱,阳光洒落,百年古榕下,老人悠然闲坐,一片幸福安逸的美好景象。
古村文物的保护修缮既要“塑形”,也要“净面”。坑美村于明洪武初立村,保护完整、充满厚重历史感的李氏宗祠,左侧池塘边的古榕树枝繁叶茂,与一方池水相映成趣,景致独特,亦是文风标志,颇具客潮韵味。
近年来,坑美村始终坚持以文为魂,将文化元素融入和美乡村建设,不仅有生态之美,更有文化之韵。
游走在坑美村,经常能与各式的墙绘文化不期而遇,使人流连。坑美村结合村的文化特点和产业特点绘制彩绘,确保住房外立面基本统一的同时,呈现农村特色,原本粗糙的砖瓦墙面摇身一变成了一幅幅特色墙绘,“撸起袖子加油干”“讲党性、比奉献”等新农村建设标语、名言警句、民俗文化融入墙绘,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增添艺术色彩,颇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顺着宽敞平坦的村道北行,不仅会让你感受文化的悠久与厚重,还会让你接受一次红色革命历史的洗礼。
保护乡村“筋骨肉”, 留住乡村“精气神”。坑美村围绕强化党建统揽,以党建推动乡村振兴,将“党建红”融入“公园绿”,通过大力挖掘本村特色文化和建设文化设施,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明阵地,坑美村建设了文化校车亭、书卷公园、“二十四节气”景墙、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村史馆等,推动形成家门口的“公园红课堂”品牌,成为广大党员群众身边“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学习“打卡地”,群众幸福感和文明乡风得到有效提升。
和美乡村建设要涵养淳朴向上的乡风,不能“有形无神”。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坑美村有不俗的表现,坑美村结合本村近代历史背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在公园建立了《坑美地名歌》和《坑美美誉编》两座建筑书卷,大力推广“木鱼”文化,在亲水平台设立了木鱼歌铜雕像,有效地丰富了坑美村的人文元素和文化设施,书写出了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乡村人文篇章。
02
综合整治,让和美乡村“靓”起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直接关系到乡村整体面貌。从外立面粗糙的“赤膊房”粉刷一新,杂草丛生的庭院整洁美观,坑洼泥土路推平并铺上沥青……在成为全市“特色精品村”后,坑美村成为网红“打卡点”。附近村民纷纷感叹周边环境变美了,居住条件舒适了,乡村更加和谐幸福了。
“我们村真是大变样啦!房前屋后都干净了,还建起了主题公园,闲暇时大家都来小广场坐着聊天,或锻炼锻炼身体,热闹得很!”张女士对着小编的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外来人说,感觉特别适合居住。无论是治安的还是环境,都在越来越好。”谈起坑美村村庄变化,宋先生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坑美村坚持打好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组合拳”,对入村大道牌楼建设、商业街两旁房屋外立面进行美化改造,提升村庄“颜值”和品质,在旧与新的碰撞下,打造了具有新时代新农村特色的入口空间,为美丽宜居村增添时尚风、文艺范,让群众乐享新生活。
近年来,坑美村以生态宜居为基础,精品乡村为特色,科学规划闲置废旧宅院和村内空闲地,把零散空闲土地变“废”为宝,以“小美”促“大美”,努力打造风景独特,基础完善,宜居、宜游、宜乐的美丽乡村。硬件设施的提升不仅让村民共享乡村美景,也让村民自发共建宜居家园。如今,风雨长廊、古树公园、乡村大舞台既是村民娱乐、锻炼的重要场所,更是美丽的风景区。
“接下来,我村将针对人居环境中的‘短板’和延伸村边角区域的环境提升,做好三项乡村振兴项目,包括长江贝自然村的碧塘建设和旧村整治提升,以及地堂路及市场一路的升级改造,目前三个项目正在建设当中,计划在今年春节前完成。”坑美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李惠波表示。
如今,推窗见绿,起步闻香,抬头赏景,村民们悠闲地享受着休闲时光,有的在带孩子散步,有的孩子嬉闹打趣,有的大树下唠家常,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让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切实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成果。
03
激活“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如何将优势资源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坑美村给出了答案——“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来,坑美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亮点,将和美乡村建设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乡村从外到内均焕发出新活力。
特色产业是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基础。坑美村通过改造和提升村与农业产业园交界点的生态环境,将荒废地建设成田园花海和台地公园,并赋予休闲游乐功能,成为群众日常休闲的“打卡点”,为农业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坑美村以持续巩固提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经济,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起葡萄、草莓、荔枝等特色产业种植,也让村民共享了美丽生态、美丽生活、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坑美村明确产业发展和旧村活化的思路,将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着力引入发展良好、环境友好的优质工厂企业,瞄准重点地区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焕发经济新活力。
“在经济发展方面,坑美村下来借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加快完善好工业三路2号地块的厂房报建手续,计划建设约16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大力推动村的经济建设。” 李惠波向记者介绍。
一村一落皆是景,乡村环境美如画。坑美村只是近年来东坑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没有固定模式,也不会千篇一律,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出一张特色牌,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赢得满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