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丨“小市场”里的“大民生”:东莞565家农贸市场品质提升焕新颜
东莞+ 2025-05-09 21:52:26

分布在莞邑大地上的农贸市场,每天为千万市民提供充足的新鲜食材,是大家的“菜篮子”之所在,更关乎到“舌尖上的安全”。

“很好逛啊,现在来市场买菜就跟逛超市一样舒服。”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了身边农贸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

昔日污水横流、光线昏暗、臭味扑鼻的农贸市场早已焕新颜——摊位分区摆放、食材新鲜卫生、地面清爽干净、光线充足明亮、室内通风无异味。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东莞逛农贸市场不仅有空调吹、有美食街逛,还有免费WiFi和洗手间。如果您想要在市场里买到非遗食材,也能轻松实现,还能顺路领略东莞的醒狮文化、疍家文化、农耕文化。

这就是东莞市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带来的明显改变。来自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开始,东莞累计投入15亿元升级改造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推动565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比例高达98%。无论是市场改造提升数量还是占比均居全省第一。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厚街桥头市场、长安增田市场、东城东泰中心市场、虎门怀德市场、桥头中心市场、塘厦林村市场、麻涌综合市场、石龙富升市场、樟木头金洋市场、常平木倫市场等一批设施完备、环境整洁、业态惠民的农贸市场,推动东莞农贸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

“小市场”里蕴含着“大民生”。农贸市场经过改造提升后,市民买菜更舒心,市场里的“烟火气”更足,城市也更有品质。

环境好了业态多了,来买菜的人越来越多

▲改造前的厚街桥头市场

▲改造后的厚街桥头市场

厚街桥头市场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开业,占地面积约18600平方米,主要经营各类海鲜、肉类、蔬菜, 早餐、光鸡、腊味等,作为承载周边居民烟火气息的“菜篮子”,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但其因使用年限较久,市场排水、通风系统等陈旧老化,且存在业态分布不合理、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落后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市场部分客源渐渐流失。为此,桥头市场于2022年开始投入资金2000万元进行装修升级,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改造后的桥头市场焕然一新,成为周边市民最爱逛的农贸市场。

经过科学规划改造后的桥头市场,具备了智慧型农贸市场的特色和优势,整个市场按照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对原有的布局和区域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从前“脏、乱、差”的市场被醒目的分区标识和整齐有序的摊位所替代。

记者来到桥头市场,发现每个分区特色鲜明并有清晰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轻松找到要采购的菜品。市场内清爽干净,让人耳目一新,如超市一样整洁明亮。很多厚街街坊坦言,逛农贸市场就和逛超市一样舒适,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升级改造过后的桥头市场,业态明显多了起来。新引进的手工包点专卖店特别受欢迎,这里售卖的是虎门老字号酒楼出品的叉烧包、黑椒牛肉包、芝士鸡肉包等招牌包点;新引进品牌牛肉店不仅有新鲜牛肉,还有手打牛肉丸;新引进的虎门群姨糕点饼店,有每天现做的油角、咸水角、千层糕、芝麻粿。“品种多、性价比高,海鲜档口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可以‘一站式’买到我想要的东西。”除了买菜,蔡小姐还会买些现做的糕点带回家。桥头市场经营者透露,“华丽翻身”的桥头市场预计平均每年至少可以增收10%-25%。   

与此同时,市场改造后人流量增多,也为市场周边小店、超市等带来人气,升级后的农贸市场不仅成为村居文化汇集交流之地,还将作为集体经济的一个新兴增长点,继续见证着桥头社区的不断发展。

能买菜能上网,好停车还能衣补鞋

“以前一想到来市场买菜没地方停车,就头痛。现在多了一个大停车场,好停多了。”家住莞城的刘小姐时常会来运河边的新光明市场买菜,以前车位紧张经常会找不到地方停车。这里的夜市火了之后,停车就更难了。

针对困扰街坊们买菜停车难的问题,新光明市场在市场外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处新停车场,增加了不少停车位,也有效改善了市场周边的交通秩序。

▲改造前的石龙富升商贸市场

位于石龙兴龙中兴路的石龙富升商贸市场占地7500平方米。改造后,这家市场从原来的“脏乱差”升级成了一个“农+超+N”多元化高品质概念性市场。无论是街坊还是档主,都可以连上市场的免费WiFi。这里还配备了超市专用的购物车,即便是采购米、油等大件食材也能更加轻松。

▲改造后的石龙富升商贸市场

升级改造后的谢岗镇泰园市场则对公共厕所进行全新升级,配备专人管理,开放给市场内商户和消费者使用。不仅如此,这里还设置了无障碍厕所,满足不同群体如厕需求。

您有没有发现,修鞋、补衣、配锁这些以前常见的便民服务,越来越难找了。改造升级后的农贸市场如“及时雨”般补上了大家的这些需求,积极引入品牌商家的同时,也引进了车衣补鞋、修表配锁、小家电维修等便民商家,丰富市场业态,吸引更多消费者入场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不少市场内都设置了独立的食品安全检测室。每天8:30-11:00提供免费送检服务。消费者想检测哪种农产品,就可以送检哪种农产品。这里有专业检测人员为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检测农产品是否合格,从而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让市民放心消费。

顾客多了生意好了,打造品牌市场展城市形象

“改造之后比以前好多了!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年轻客人。”对于厚街虹桥市场的改造升级,从市场开业就在这里开鱼档的王老板频频点赞。他直言市场升级后更干净、更漂亮了,能为市场吸引来更多爱干净、爱时尚的年轻消费群体。

来自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后已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促进”“双提升”——市场人流量增加25%以上,铺位出租率提升10%,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从2020年94.91%提升至2023年95.78%,市场的日成交量、营业额、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有明显提升,商家诚信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消费者满意度超过90%。

▲改造后的“莞篮子”谢岗镇泰园市场

与此同时,东莞在改造提升过程中还结合本土特色文化,统一标识标志,在21家市属农贸市场中打造“莞篮子”市场品牌,指导本地企业打造“有榕集市”“禧篮子”等品牌市场,提升农贸市场“安全、品质、优价”的品牌核心价值。

不仅如此,东莞还推动高埗第一综合市场融入当地“东莞腊肠”“冼沙鱼丸”等非遗美食主题元素,在虎门市场建立疍家文化特色展厅、东坑百顺市场设置丰衣足食农用工具博物馆,石排中坑农贸市场结合当地特色醒狮文化对市场外观、标志标识进行重塑,将农贸市场建设打造成为展示东莞文化与城市形象的立体窗口。

农贸市场承载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安全和“舌尖幸福”。令人欣喜的是,焕然一新的农贸市场,已然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买菜环境就像逛超市一样”的幸福感。

文字:冯欢 图片:郑家雄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