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相约4·19”!东莞携“四维引力”赴杭引才
东莞+ 2025-03-24 10:53:48

在粤港澳大湾区竞逐全球科创高地的澎湃浪潮中,东莞以“智造硬核+青春活力+创业热土+宜居品质”四维引力强势出击引才:4月19日,这座平均年龄不足34岁的“青春之城”将跨越千里,在西子湖畔向长三角高校英才递出“湾区请柬”——依托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东莞正以“近悦远来”的生态逻辑重构人才磁场,让逐梦的星火在岭南智造沃土上绽放诗意光芒。

智造之都

科创引擎驱动产业高地,为人才搭建“硬核舞台”

作为全国第四座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所在地,东莞以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人工智能先行区为双核,打造“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生态。全球每四台智能手机、每三台工业机器人中便有一台“东莞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与千亿级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力,形成“智造磁场”。

拓斯达科技自主研发的X5机器人控制平台实现全链条国产化,墨现科技的“电子皮肤”触觉感知技术突破国际垄断,鼎泰机器人以14%的研发投入攻克精密零部件加工难题,这些“硬核科技”不仅重塑产业格局,更成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金字招牌”。

东莞以“机器人+”“AI+”等行动推动智能制造渗透至3C电子、新能源汽车、医疗等千行百业,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9万台,同比增长21.7%,为技术人才提供超2.2万个高薪岗位,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政策端,东莞设立百亿元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规划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园与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联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培养“卓越工程师”,构建“产教融合”人才输送通道。东莞工信局数据显示,2025年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规模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让人才价值在“智造舞台”上充分释放。

青春活力之城

年轻基因与潮流文化交织,点燃人才“创新火种”

东莞以“年轻”为底色,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4岁,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81.41%,居广东省首位,夜间灯光强度全国第三,便利店数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不夜之城”。

这里既有OPPO工厂“10秒造一部手机”的智造速度,也有草莓音乐节、CBA赛事、国际咖啡节的潮流脉动;既有莞香非遗的千年传承,也有“烧鹅配咖啡”的混搭创意。

2025年“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上,东莞以“最传统mix最潮流”为主题,将机器人科技展与莞香文化、潮玩IP深度融合,让人才在硬核求职中感受城市温度。

年轻人才的聚集催生创新活力。长安镇通过“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吸引南洋理工大学陈博士团队等海内外高端人才落户,校企联合实验室在微型伺服电机、机器视觉等领域取得17项技术突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六年间吸引150多位博士后陆续来到,成为实验室建设的一股坚实力量,先后有88位博士后如期出站,博士后们在此流动不息,也在此拔节生长。

东莞正在以“青春磁场”激发人才创造力:仅2024年,东莞就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累计建设博士后平台103家,累计招收博士后1000多人。新设立省博士工作站29家,累计141个,引进博士6300多人,数量居全省前列。

创业就业热土

政策“组合拳”与产业“强支撑”,铺就人才“逐梦坦途”

东莞深谙“引才需筑巢”,推出“安居乐业”大礼包:应届生可享最高10万元新引进补贴、最长15天免费住宿;创业者获50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青年人才公寓超4000套,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无缝衔接。

3月16日,东莞发动1100家企业释放2.4万个岗位,46家头部企业携2457个优质岗位在“百万英才汇南粤”首场大型招聘会上亮相,现场展示散裂中子源BNCT装置、人形双臂机器人等“国之重器”,以科技魅力与产业实力征服求职者。

产业生态的“强支撑”更为创业注入信心。东莞市人社局数据统计,2024年,东莞以“创业东莞”服务品牌为抓手,在全省率先探索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模式、创新研发“咖啡创业实训”项目、升级打造针对创业成长期的品质创业提升训练营,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成功助力市场主体数量顺利突破180万户大关,连续12年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东莞还通过“数字贷”贴息、中小企业转型补贴等政策,助力企业“智改数转”,2024年推动6407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5.5%,为人才提供“技术红利”与“职业蓝海”。

生态宜居之城

绿美画卷与品质生活交融,构筑人才“诗意栖居”

茅洲河畔,12公里碧道与9座主题公园串联起“水清岸绿、白鹭翩飞”的生态廊道;常平镇“党建红”引领“生态绿”,通过植草补绿、铁路公园改造,打造“绿美常平”新名片;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里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独特美景;中心城区三江六岸滨水岸线、黄旗南香遇走廊构建“15分钟品质生活圈”……

放眼东莞,星罗棋布的森林公园、山水绿地、美丽乡村,是城市聚才的“加分项”,也是生态人才的“大舞台”。1200多个城市公园,让人才在奋斗之余尽享“慢生活”。

在打造“绿美画卷”的同时,东莞还着重勾勒城市功能、人文关怀等城市配套线条,为人才构筑“诗意栖居”的宜居之城。虎门高铁站TOD综合体集成商务、居住、文旅等业态,以轨道交通串联广深港;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提供“实验室—生产线—人才公寓”一站式服务,实现“上午突破技术瓶颈,下午验证量产方案”的高效协同……

《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东莞连续8年入选“新一线城市”,排名11位。受益于活跃的年轻消费群体,东莞在商业资源集聚等维度排名较前,城市对年轻人口的持续吸引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魅力。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欣曾说,东莞在科技、创新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其他任何城市无法比拟的前景,而东莞优美的生态环境、高质量的配套设施、优良的教学质量也是他愿意安家、扎根东莞的重要原因。

从“制造名城”到“智造之都”,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东莞正以“硬产业”筑基、“软生态”润泽、“年轻态”赋能、“绿美景”留人的“四维引力”告诉五湖四海的人才们:这里不仅是成就事业的“未来之城”,更是安放理想的“青春之城”。

文字:王子玺 图片:东莞日报资料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