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广大学生朝气蓬勃、追逐梦想。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东莞各界广泛关注。为此,2024年,市政协由教科卫体委牵头,就“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开展深入调研,探寻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良方”,助推“家校社医”协同聚合力,共同撑起青少年心灵“守护伞”。
一线调研 探寻“良方”
“您好,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中心,接线声此起彼伏。热线员们头戴耳机,用温和的声音接听来电。
去年,市政协调研组来到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走进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中心。这里,自2021年启用至今,整合了多部门力量,精心打造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提供7×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及时为青少年及市民群众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变化,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问题请拨打“88881111”!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只是东莞探索守护青少年的“心”世界的一个具体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多措并举、多向发力,积极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出台政策布局相关服务体系建设,共同关爱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如何?提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认识和重视途径有哪些?如何筑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屏障?……带着这些问题,去年9月至11月,市政协调研组就课题开展了深入调研。
聚焦学校,调研组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分别针对青少年、心理教师与学校管理层进行大数据调研;先后实地调研了松山湖北区学校、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东莞中学、南城阳光第七小学。
深入医院,调研组组织政协委员、专家赴市第七人民医院,参观调研了心理门诊等部门,围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科普、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交流。
调研路上,步履不停。在南城街道“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调研组一行通过现场视察、座谈交流等,详细了解南城街道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和相关经验做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调研组还远赴江门、合肥、马鞍山实地考察学习,了解其他城市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意见建议,汇集社会各界智慧。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后,市政协组织调研人员共同探讨,理清症结,研究对策建议,反复斟酌修改,最终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一份专题调研报告,内含4个方面14条建议。
市委主要领导对调研报告作出肯定性批示,指示有关部门全面系统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并在市委专题会议上听取了政协调研情况汇报。
多方聚力 撑起“守护伞”
“双目传情”互动游戏,可以通过眼睛细微的变化,捕捉到对方心理情绪的不同反应;体验“趣味脑电波”,尝试用意念控制物体……这一幕幕生动场景发生在江门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这是当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亮点工程,为全国第二家、广东首家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
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调研组将“心理健康综合服务中心”写进调研报告,建议由市委工作部门牵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进行统筹,建设一个集心理健康科普体验、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服务队伍培训和心理教学实践为一体的心理健康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获得感。
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是凝聚形成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合力的基础。那么,做好协同育心大文章,还需要哪些力量参与?答案是:“家校社医”协同聚合力。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调研主题击中了家长们的心坎,也聚焦“家庭”给出建议。如,全力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加大家长学校的建设。广泛宣传,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强化其作为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帮助其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和成才观,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落实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主阵地。在学习压力下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关键是“减负”。调研组呼吁,推行青少年学习减负计划,落实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推行科学睡眠管理,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强化校内外劳动教育,融合家务劳动实践,通过劳动活动强健体魄,同时滋养心灵。
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当然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参与。调研报告提出:鼓励心理教师参与心理健康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强化心理咨询实践应用培训、强化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培训等,通过一系列专业化的培训,提升心理教师的综合心理服务能力,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
同样,社区、医院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记者梳理调研报告,关于社区和医院的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家庭、社区和医院应建立定期的沟通会议,共同探讨社区内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研究典型案例和应对经验。二是鼓励公益化医疗心理服务机构发展。注重社会心理服务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人才信息库,为青少年提供精准匹配的心理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神心理门诊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社区心理服务平台,组建社区心理团队,在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带领下,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与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细致入微且意义重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怀与共同努力。市政协将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期盼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能在璀璨阳光下茁壮成长。
■委员风采·助力“百千万工程”
梁毓雄:“政协老兵”出智出力出成效
“要加快打通断头路,对常平大道、新城大道进行微改造,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完善支路辅助疏导功能。”此前,市政协常委梁毓雄曾建言。作为一名“政协老兵”,他不仅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社会发展出智,还出资出力,推动建言落地出成效——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2024年主动出资助力常平镇常平大道、新城大道道路展宽及周边设施改善工程建设。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梁毓雄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火热实践,不仅参与常平镇城市建设及市政升级改造,还助力常平镇板石村喜庆堂翻新改造,组织香港青年参与同心林植树。
“去年,我多次出资捐赠多个‘百千万工程’项目。”梁毓雄说,“接下来,还将推动板石祠堂及外围文奎广场、祠堂公园的翻新改造,全程负责该项目的投资、设计与建设,并拟申创非遗项目,以提升板石村的乡村面貌及文化氛围;同时为常平镇常平大道(翔龙天地路段)人行天桥、翔龙天地四期公交首末站、常平大道及新城大道路网改善、城轨站慢行交通改善等市政升级改造工程出资助力,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中体现委员履职担当。”
为凝聚助力“百千万工程”合力,梁毓雄表示,将积极参与市政协组织的“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履职活动,带动身边各类商会、协会及所属会员企业,凝聚社会力量为乡村振兴谋思路,以实际行动参与支持“百千万工程”,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社会力量支撑。
“以身作则”,投身“百千万工程”主阵地;奔走呼吁,助推莞港两地务实合作。作为一名港澳委员,梁毓雄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努力成为凝聚共识的灯塔——组织实施了两届“香港莞籍青年回莞交流团计划”,让香港青年全方位、多维度地认识东莞这座年轻又有活力的城市,将东莞作为自己施展才华和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首选地;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莞港经济合作论坛、科技教育交流、文化创意展览等活动,为两地的企业家们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助力“东莞制造”走向全球。
优秀提案、表扬提案、履职优秀委员……一路走来,满满的荣誉,记载着收获与成长。多年来,他主笔撰写的政协提案29份、联名提案6份,涉及多个不同领域,包括经济建设、莞港合作、青年发展、就业保障、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创意等,不断为东莞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进入2025年,梁毓雄将关注我市消费市场潜力激发、传统玩具产业向潮玩文创产业转型等话题,努力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政协老兵”,履职脚步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