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冬季儿科呼吸道疾病进入了高发期。12月1日,市民张女士拨打东莞日报民生热线22111000表示,10岁的女儿丽丽(化名)因打喷嚏、流鼻涕来到医院就诊。经做鼻内镜检查,她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发作。“孩子入冬以后鼻炎频发,因为长期用手抠鼻子,还导致鼻黏膜破损流血,去医院发现看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扎堆,我希望能够了解一些防治方法,让孩子能够平稳过冬。”
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孩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针对张女士的问题,记者走访了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和东莞市虎门医院,有受访医生表示,近期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接诊儿童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患者较前增多30%。
针对过敏性鼻炎发作,医生建议,如果是得了过敏性鼻炎,建议前往正规过敏性鼻炎专科门诊就诊,从实施标准化的过敏原检查和诊断着手,开展规范化的过敏性鼻炎治疗。

气温下降 鼻炎患者增多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4年第47周(11月18日-11月24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周哨点监测流感病毒、腺病毒阳性率呈现持续上升。其中南方省份主要为,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北方省份主要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王远明介绍,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影响着全球1%-45% 的儿童,是困扰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2022年国内荟萃分析显示,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AR患病率达到18.46%,AR不仅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增加罹患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相关疾病的风险;近年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中国过敏性鼻炎患者估计约2.5亿人。过敏性鼻炎又叫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近期虎门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接诊儿童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患者较前增多30%。”虎门医院眼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郑庆生介绍,最近秋冬季来临,随着气温大幅下降,很多儿童出现鼻涕根本停不下来,同时伴随鼻塞、脓涕、眼睛痒、打喷嚏、咳嗽、咳痰甚至气喘等情况,即使戴好口罩,仍不能避免。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是感冒,予感冒治疗,病情一直反复不愈,这种情况,需考虑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可能。
鼻炎早期多为感冒症状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通报中可以看到,第47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年龄组差异中,0-4岁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5-14岁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15-59岁为鼻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60岁及以上为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

郑庆生表示,秋冬季气温骤降,雨量减少,空气中的过敏源随风飞扬,秋冬季的空气环境比较干燥、寒冷,当人体接触到寒冷空气时,容易对鼻腔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同时最近病毒等呼吸道感染增多,双重因素加重了儿童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

“这波病情大部分早期为感冒症状,持续1周后感冒症状仍无改善,表现为鼻塞、鼻痒、喷嚏、脓涕或者咳嗽、咳痰等症状。”
同时王远明补充介绍,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鼻部炎症病人中过敏性鼻炎占了40%-50%。过敏性鼻炎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受外界环境因素如尘螨、花粉等刺激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衡,引发鼻痒、鼻塞、流清水样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可并发过敏性球结膜炎、咽喉炎、鼻窦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
及时就诊合理预防,避免造成长期疾病
王远明表示,由于患者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严重不足,不规范治疗的现象常有,如果是得了过敏性鼻炎,建议前往正规过敏性鼻炎专科门诊就诊,从实施标准化的过敏原检查和诊断着手,开展规范化的过敏性鼻炎治疗。

专科门诊可进行多种针对过敏性鼻炎的诊疗项目,并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向患者提供专业的咨询,协助患者正确地认识、诊断和治疗过敏性鼻炎。
此外,过敏性鼻炎患者就诊时需行鼻内镜检查及过敏原检测,主要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变应原皮肤试验是以适宜浓度和微小剂量的各种常见变应原浸液作皮肤点刺,如患者对某种变应原过敏,则在相应部位出现风团和红晕;特异性IgE检测:主要抽血检查患者体内特异性IgE的浓度。
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王远明表示,合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避免接触致敏原是治疗的首要条件包括吸入性变应原:如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发作;植物花粉引起者多为季节性发作以及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
2.对症药物治疗是控制AR的主要手段,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鼻炎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口服及鼻部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当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可酌情手术治疗;
3.科学洗鼻治疗:生理盐水或者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
4.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唯一对因治疗手段;
5.野蛮体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有效预防病毒传播,郑庆生介绍,患者应积极治疗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减少过敏及鼻窦炎发生率。同时日常卫生应积极锻炼,注意日常卫生,做到勤洗、勤晒、开窗通气、改善空气环境,加强体育运动,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等。清洗鼻子及保持鼻腔湿润:空气浑浊不好时,适当洗鼻可以减少过敏源及污染物在鼻腔停留,减少刺激及病毒感染,适当的保持鼻腔湿润,使用加湿器等可以大幅减少鼻出血的可能。
郑庆生建议,如反复鼻塞及脓涕、咳嗽、咳痰出现,应该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避免症状持续时间过久,造成慢性鼻窦炎、哮喘等长期困扰儿童生长发育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