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鹅是岭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传统美食,盛行于广州、香港、东莞、江门等地。尤其清朝时期,烧鹅技艺在南粤大地已广泛流传。故而当时有“广东烧鹅美而香,却胜烧鹅说古冈。燕瘦环肥各佳妙,君休偏重便宜坊”的记载。
而在东莞,烧鹅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其中大岭山荔枝柴烧鹅、莞城脆皮烧鹅是在烧鹅烹饪技艺中最为出圈出彩的,其传承数百年的技艺,独特的美味,早已融进莞邑文脉之中,融化进莞人的乡愁里。
特别是近年来,烧鹅这张美食文化名片,在“潮流东莞”的加持下,频频亮相:被明星打call,被游客打卡,上热搜,成网络话题,俨然成了东莞美食界最知名的“网红”,“最靓的仔”。特别是大岭山荔枝柴烧鹅、莞城脆皮烧鹅、厚街烧鹅濑粉等以烧鹅为载体、独属于东莞的老味道,不断被全国各地网友、游客挖掘、推广,为东莞美食文化添加了更多生动而具体的诠释。

东莞烧鹅一夜成网红
不知何时起,烧鹅这道东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突然从低调的烟火人间升腾而起,冲出了东莞,走上了热搜,成了网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饕餮”“吃货”不远千里来东莞品尝。或许是近几年,不少明星,尤其香港明星、莞籍明星在综艺、短视频上为它打call,或许是今年来“文旅内卷”,在“潮流东莞”品牌的打造下,作为顶流却不失接地气的烧鹅作为一张本土美食文化名片,被频频推荐,成了东莞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或许是随着交通的便利,让品味东莞烧鹅更便利……
特别是前段时间“大湾区大号地铁”通车后,东莞烧鹅更是迎来又一高峰期,持续“拉爆”东莞客流。东莞敏锐地看到了一场“泼天富贵”即将来临,便迅速在市区商圈网红店铺,开通“东莞烧鹅自由”小巴穿梭专线、携手“T3出行”送出50万元打车福利、推出限量烧鹅周边、在西平西地铁站与国贸地标设立创意打卡点等,借助线上和线下推广,努力为游客提供“吃烧鹅+游玩东莞”的丰富文旅产品。

据媒体报道,东莞烧鹅自由专线自8月1日开通后,迅速在抖音、小红书、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引起广泛关注,广州、深圳等兄弟城市生活类大V现场体验、点评推送,“自来粉”网友创意无限玩梗不断,纷纷发图文及视频分享。“广东烧鹅自由公交专线”“东莞烧鹅”等话题登上各平台热点榜,总曝光量达1.3亿。
此外,为让更多游客朋友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东莞烧鹅,持续擦亮“潮流东莞”城市名片,东莞还于8月8日推出“吃烧鹅·进莞来”暨东莞餐饮八八节,以烧鹅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为核心,通过推出《东莞烧鹅品鉴指南》、炫烧鹅腿大赛、“烧鹅专线”微巴、吃烧鹅领优惠打车、限量烧鹅周边、超大型烧鹅腿打卡点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东莞品尝烧鹅,“东莞烧鹅热”持续升温。其中紧张刺激的炫烧鹅腿大赛,吸引了45位网友和美食博主参与挑战,争夺“承包一整年烧鹅腿”的资格,关注度极高。

如今,“吃个烧鹅濑粉竟然要排一个半钟”“特地驱车百公里来东莞吃烧鹅”“坐大湾区大号地铁来东莞吃烧鹅”等关于“去东莞吃烧鹅”的话题被人们津津乐道,东莞烧鹅也成为东莞美食打卡清单上的必选项。而本次“吃烧鹅·进莞来”暨东莞餐饮八八节,不仅是东莞积极响应旅游强国战略,也是东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实践。
“独门秘诀”藏在传承创新中
东莞烧鹅之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大岭山的烧鹅。其柴烧鹅制作技艺一项传统民间食品制作技艺,在当地传承多年,特别是矮岭冚村用荔枝柴烧鹅的习俗更是从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流传至今。
它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已一套独特的制作流程和技艺,工序达几十道,其中腌制更是核心技艺。如腋下灌料和腌制,通常有五香、八角、片糖、蒜蓉、红枣、金针、酱油、米酒等,配好料后要将鹅挂起,一般要经五个小时凉干,这样可使鹅肉充分入味。
其中,荔枝柴烧鹅制作技艺最大特征是采用荔枝柴明火烧制。当地百姓就地取材,不仅能给烧鹅带来淡淡的荔枝木香,还可以使整只鹅自动上色,使烧鹅的色泽更好看,再加上传承上百年的独特配方,使大岭山荔枝柴烧鹅更具风味。

随着荔枝柴烧鹅制作技艺的代代相传,大岭山镇的矮岭冚村、杨屋、梅林等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掌握了荔枝柴烧鹅的配方和制作技艺,且各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如调配分量和腌制手法不一),因此形成了村村有传承,家家有技艺,各村有特点的集体传承局面。其中矮岭冚村的叶兆文、叶绍球、叶葵娣等人成为当代突出的一批代表性传承人,使这一民间美食得以在大岭山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扬名莞邑的一道知名美食。
而莞城脆皮烧鹅则以清远黑棕鹅为原材料,通过二十多道工艺制成,具有各取其长,兼融并包;精选食材,严控品质;脆度嫩度,可控可调;“二气三火”,科学严谨;独门秘制,酱料为先等优势,具有“皮脆肉嫩,色泽金红,味香可口“的特征,深受东莞街坊喜欢,成为莞邑人家宴请宾客的必备佳肴。

作为烧鹅制作技艺的一个重要流派,由上个世纪初莞城人郭福和凌伟根分别在广州和香港学习后带回,并经历四代传承和创新,逐渐形成如今广为人知的局面和派系,其制作技艺成了振兴东莞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面重要旗帜,也成了莞城街坊传承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成果。
烧鹅与濑粉是最佳“CP”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莞,烧鹅往往与濑粉成为一对“CP”,人人都爱“嗑”。其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厚街濑粉。相传厚街自公元1149年立村以来,厚街人就在“食”字下功夫,经过数百年的演绎,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厚街特产——厚街濑粉。此后慢慢的,逢年过节,或生日,或办其它喜事,东莞的宴席上都常有濑粉,特别是厚街人,吃濑粉的习俗更是由来已久,不可或缺。在厚街当地仍然流传着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八月十五杀鸡泡粝(濑)粉,争食打崩煲”。

厚街濑粉的制作特别讲究,包括浸、舂、和、漏、烫、冷、梳等工序,并要讲究干湿度、温度、火候、动作手势等等,还有师傅、大工、小工之分,是一门独特而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艺技能。
这样制作出来的濑粉,细腻、Q弹,爽滑、清甜,美不胜收。加上该濑粉非常注重汤底,并以“浓”“清”为主要特点,是要用二十斤的猪骨头,加上猪肚、陈皮等熬出的汤清、浓、纯。在这样的汤里浸出来的濑粉鲜甜嫩滑,特别可口。
东莞的濑粉主要有烧鹅濑粉、叉烧濑粉、叉鹅濑粉等。其中,烧鹅濑粉最为普遍和广受欢迎,它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美味诱人。其中烧熟的鹅皮呈红色,斩件铺在濑粉上像铺上一层金子。濑粉则是银白色的,一条条细小的圆柱状小粉条,浸在汤汁中,就像盛着一碗银条,所以有“金鹅银濑”之称,单看看就是秀色可餐,口齿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