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水映蓝天,田园显诗意。宜居宜业的莞邑大地正在焕发新的活力,诗情画意的乡村旅游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东莞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以历史文化、潮流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为着力点,用好青山绿水优势,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将乡村的文化遗迹、特色建筑、田园风光、潮流元素等文旅IP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积极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4月,东莞市委宣传部还组织开展了2024年东莞市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市35个镇街(园区)的宣传文化骨干通过课堂培训和实地调研学习的方式参加培训,深入学习典型乡村“顺德青田”的建设案例,赋能东莞本土化乡村振兴。
如今,文旅深融扮靓莞邑乡村人居环境,让“百千万”更具诗情画意。
美丽庭院
乡村增添人气和财气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在东莞,浪漫不只诗和远方,还有人间草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东莞许多农家庭院变身“美丽庭院”,彰显人文之美、生态之美,成为乡村振兴的“颜值缩影”、文旅经济增长点。
这些庭院演绎着多彩角色:有的种花草,在院子里种出精彩;有的开咖啡店,打造“有风的地方”;有的办民宿,成为周边休闲小憩好去处。人文气息,装点着乡村。
位于南城水濂社区的村舍咖啡便是其中“网红”,这是江西小伙温世霖与妻子实现梦想的地方,也被网友称为东莞版“有风的地方”。顺着石子路走进院子里,满满的惬意感扑面而来。“我们是把村民的旧房子连带着院子盘下来,装修成喜欢的风格,开业快2年了,生意还不错,很多客人慕名而来。”温世霖说。
像村舍咖啡这样把院子打造成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或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也被称为“庭院经济”,同时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以点带面,结合当地经济基础和特色文旅资源优势,产生规模效应。
近年来,水濂社区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努力创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美丽幸福乡村。同时,依托依山傍水的优越自然环境,水濂社区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围绕“休闲文旅”主线,探索将“美丽资源”变换成“美丽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社区内集文化旅游、特色美食、农业采摘体验、农特手信为一体,满足游客吃喝玩乐购需求,点燃人间烟火气,带旺乡村经济发展。
“中午就要开始准备食材啦。”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的东坑镇“丁彭黄”片区黄屋村青麻园路上,一家颇具现代风格的2层小洋房被不少绿植装扮着,这是刘女士利用自家庭院打造的桃喜小院,她正忙碌着,为下午的开门营业做准备。去年8月,桃喜小院开业,最忙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0多杯柠檬茶,让刘女士在家门口实现创收。
离桃喜小院不远处的东坑镇青年创业街上,青石板路、古朴的民居与沿街新兴商铺巧妙融合。据了解,“丁彭黄”片区通过活化旧村农房,以“美丽庭院”建设为基础,打造青年创业街,先后吸引了一批潮流餐饮、本土品牌进驻,也带动更多村民回乡创业,为旧村闲置农房注入新活力,让村民群众的“院景”成为越发广阔的“钱景”。
旧屋焕新颜,小屋蝶变特色咖啡店,美丽庭院成为东莞众多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阵地。乡村生活更具诗情画意,不仅有人气还有财气。
传统莞韵
乡村人文风景似江南
东莞地处岭南,乡村人文源远流长。小桥流水、古村古韵,传统美食、传统文艺……莞邑文化孕育出具有东莞印记的乡村风景,为“百千万工程”增添亮色。人们所向往的缓慢与恬淡、古老与守望、小桥流水与青砖黛瓦,都被珍藏在乡村里,成为文旅发展新阵地。
去年,广东省公布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东莞有15个村(社区)入选典型村。其中入选的道滘镇大岭丫村,是极具水乡特色的“宝藏村”。近年来,为彰显水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人居环境再提升,大岭丫村启动水岸枫林景观提升项目。亭台长廊、小桥流水、花团锦簇,耳畔依稀有流水淙淙、鸟鸣婉转……改造后,人文感提升了大岭丫村的颜值,一跃成为“网红村”。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东莞版的“小江南”,眼前是一幅清新的乡村画卷。不少游客到此处吹着“江南”的风喝咖啡,感受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道滘镇大岭丫村,是极具水乡特色的“宝藏村”记者 陈栋 摄
道滘镇作为一个拥有近700年历史的传统水乡小镇,水乡风韵浓郁,自然风光优美,是东莞水乡生活的缩影。沿着河岸而建的永庆村,充分彰显传统水乡风情魅力。虹桥、渔船、流水等典型的水乡元素颇有意境,也有游客直呼“这就是我梦中的小江南!”据了解,当前,永庆村正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容貌提升、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随着研学游日益升温,永庆村也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化研学产业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成为研学“新热点”,吸引了镇内外一批批学生团队纷至沓来。2023年开放的道滘裹蒸粽文化馆位于永庆村内,全面展示道滘粽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游客可在此亲身了解道滘粽制作的技艺和匠心。
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未来,立足岭南文化、莞邑风情,将有更多“江南美景”在东莞呈现。如塘厦镇的凤凰岗社区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开展古村落活化项目,致力于将凤凰岗古村打造为集旅游、娱乐、文创、住宅为一体的岭南特色古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让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走出“文化+旅游+科技”的振兴路径,开辟文旅新名片,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潮流扮靓
乡村色彩美学绘新貌
在过去,乡村代表着质朴的气息,我们很难将“潮流”与东莞的乡村连接起来。而如今,情况大有不同。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与东莞打造“潮流东莞”城市文化名片的大背景下,墙绘涂鸦、潮玩装置、露营、夜市、音乐节……填补着乡村潮流文化的空白。东莞的乡村风景,“潮”起来了!
在横沥镇的新四村“678艺时代”文创园,集艺术文化、休闲观光、创意潮玩商业于一体,是以历史风貌与潮流创意为主要特色打造的时代创意公社主题文创精品示范区,复古了20世纪60、70、80年代经典场景。村屋墙体上随处可见怀旧的黑白电视、柠檬茶、卡通图案、篮球元素等创意墙绘,原本荒废的小池塘新建了创意廊道,闲置空地成了大人小孩的游乐场,每到节假日都有本土歌手驻场演唱……已成为乡村旅游潮流打卡点。
以“潮绘色彩”描摹乡村美、赋能乡村振兴的,横沥镇不是东莞个例。在厚街陈屋、宝屯、环冈、新围等社区,以及南城石鼓社区、道滘厚德村、东坑井美村等,也以不同主题的潮流墙绘,塑造乡村新形象。
此外,东莞作为“潮玩之都”,正以潮流文化赋能乡村环境提升。走进潮玩名镇石排镇的赤坎村、庙边王村、福隆村等,潮玩艺术已渗透进居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潮玩雕塑装置,为乡村建设增添潮流色彩。如潮玩形象劳拉、Sueno、耙老师化身航天员“入住”赤坎村;芙竺变身麒麟儿驾着七彩祥云“飘”进福隆村;国喜福福充分融合庙边王村4000年的文化历史……潮玩与本土乡村相融合,传统与新潮交相辉映,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变得更有特色、更富魅力。
■东莞非遗项目莫家拳首个潮玩IP“莫达达”去年正式亮相桥头镇 桥头供图
紧跟潮玩IP之风,东莞非遗项目莫家拳首个潮玩IP“莫达达”(MODADA)去年正式亮相桥头镇的乡村里。该卡通形象致敬了莫家拳的宗师莫达士先生,吸引许多莫家拳传习者到雕塑装置前举办传承活动。以“潮玩+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横沥镇田饶步村也作出了尝试。2023年,田饶步村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潮流结合,将传统的草龙形象“萌化”,推出草龙之乡IP“田小饶”以及一系列文创产品,以充满活力的潮玩形象让传统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现在,村里处处都有“田小饶”,引来不少大小朋友围观拍照打卡。
文旅深融塑造着乡村的无限可能性。无论是更诗情画意的乡村,还是更潮流的乡村,都会迎来更旺人气,催生更强发展动能,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