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校共育”到“校家社”协同育人,东莞这所小学开展新探索
东莞+ 2024-06-22 16:52:36

6月20日,两堂特殊的课在大朗镇崇文小学进行。讲台上的“老师”和上课的“学生”,都是学生家长。他们聚在一起,交流探讨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为孩子培育最好的成长沃土。

这是大朗镇崇文小学校家社协同发展的精彩缩影。当天,该校举行“校家社共育成果展示”活动,展现该校在家校社共育方面的丰硕成果,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向纵深发展,让更多学生和家庭受益。

展示家校共育成果

走进大朗镇崇文小学,井然有序的校家社活动展板陈列在校园内。通过校家社共育展,可以见证学校一系列真实有效多样化的育人活动及其成效。这是学校育人活动的精彩瞬间,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生动空间。

“同学们,暑假即将到来,在度过愉快假期时,一定要牢记,远离深水区域,不私自下水游玩!”校园内7个精心布置的游戏互动摊位吸引了不少学生围观,这是大朗镇妇联开展的“童心‘童’行护未来”儿童安全教育活动。大朗镇妇联联合校园“护童大使”为孩子们宣讲防溺水、防校园欺凌、防性侵、禁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安全知识,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另一边,大朗镇崇文小学还特意展示了两堂特殊的课堂——父母学堂,即授课老师和听课学生都是学生家长。其中,在“爸爸俱乐部”活动中,大朗镇崇文小学家委会副会长林辉欣以“亲子共读好家规,廉洁家风共成长”为主题,通过游戏互动和案例探讨的形式,为学生爸爸阐述树正气、做榜样的道理。

在这堂“父母学堂”专题学习上,学生爸爸们纷纷表示一定以身作则,继承和发扬廉洁家风,做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大朗镇崇文小学2014年在大朗镇首创父母学堂以来,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和活动,总结经验,在“家校共育”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先后被评为东莞市家庭文明建设试点、东莞市首批优秀家长学校、2023年度东莞市“红领巾奖章”集体(大队)三星章等荣誉,家校共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家校共育工作经验在全镇推广

“在全镇首创‘父母学堂’,是我校真情家校中的重要一环。”大朗镇崇文小学校长陈海松介绍,该校秉持“崇文励志,尚美润德”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办一所让师生留恋的美好校园,培养新时代“励美”好少年。

但这不仅需要学校的精心教育和培养,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为此,大朗镇崇文小学提出了“励美教育”的特色育人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其中,真情家校作为“励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朗镇崇文小学始终将其放在重要位置。

以“爸爸俱乐部”为例,2019年成立以来,旨在增进父亲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平台,通过定期举办活动,如亲子活动、教育讲座、爸爸家长会、篮球比赛等,为孩子与爸爸共同成长搭建良好平台,让孩子更多地享受父爱,让爸爸更好地参与孩子成长过程。

大朗镇崇文小学深知,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关爱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家校联结共育活动,涵盖学习课程、亲子互动、兴趣培养等各个方面,旨在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陈海松表示,通过家校联结共育活动,增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达成了育人共识,2023年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经验在全镇推广。

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峰和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润林对大朗镇崇文小学家校共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当前家庭教育的重点议题,从“家校共育”到“校家社”协同育人进行解读,鼓励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进行校家社合力育人路径的探索,逐渐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主体、社会协同的共育局面。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密切合作,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更加宽广、更加有力。”陈海松表示,接下来,学校将不断探索和完善校家社共育的新模式、新途径,聚焦多元共生新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培养更多新时代“励美”好少年而努力奋斗。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学生家长高昂的积极性,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家庭和社会。”大朗镇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蔡巧英对家校共育感触深刻。

蔡巧英表示,希望大朗镇崇文小学继续做好家校共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找准堵点,突破家校合育一系列瓶颈问题,探究家校社如何真正实现协同育人。全镇中小学要积极学习借鉴大朗镇崇文小学家校共育的经验学法,结合校情和学情,找到定位,探索出家校共育新路径,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

文字:刘召 图片:李梦颖 视频:李梦颖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