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vingGarage
拯救咖啡仓
东莞青年:子建
在东莞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正试图打破传统,用一杯咖啡撬动更多可能。刘子建,一位土生土长的东莞青年,从家族工厂的背景下跳出,选择以咖啡为起点,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生态。他不仅卖咖啡,更希望通过这个载体,为年轻人搭建一个交流、碰撞创业火花的平台。


走进子建位于寮步的咖啡空间,扑面而来的不仅是咖啡香气,更有年轻人热烈讨论创业想法的声音。这里既是一家咖啡店,也是子建构建品牌版图的第一块试验田。出身于传统制造业家庭的子建,敏锐地察觉到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正面临从代工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一开始是因为家里本身是以工厂为主的,因为东莞普遍都是以工厂为主的城市。我觉得东莞比较缺失做一个咖啡品牌。所以,我打算自己去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其实,咖啡店只是第一步的主体,然后想通过品牌为基础,慢慢去扩散,就可能涉及每一个行业。”子建说道。
探索品牌跨界

与年轻群体对话

与传统咖啡店不同,子建的店铺承载着多重功能:既是咖啡品鉴空间,又是创业交流平台,还是咖啡豆供应商和技术培训点。这种创新模式源于他对“品牌”二字的独特理解——不仅要做出好产品,更要构建一个链接资源与人才的生态系统。店铺毗邻大学城的地理优势,让他能够直接与年轻群体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子建说,“我们这里离大学近,然后有时候跟学生聊一下,就说比如说有什么想法,毕业之后或者后面想从事什么行业或者创业之类的。在咖啡这个技术板块,我们通过品牌去做延伸,认识更加多的朋友,然后去帮他们。”



在创业过程中,子建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突破咖啡这个小众品类在本地市场的认知局限,又要克服东莞缺乏品牌运营经验的短板。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通过参加行业赛事、建立自媒体矩阵等方式持续扩大影响力,同时将其他城市的创新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目前,他的第二家门店已实现“咖啡+餐食”的业态升级,未来还计划推出品牌周边产品。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是缺乏好奇心,我觉得可以深入地去触碰一下,去摸一下,再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的门店一直会有个特点,对话,我们喜欢看完东西之后,大家坐在一起消化。”子建说道。


子建的创业历程折射出东莞产业转型的微观图景。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开始关注品牌价值、文化赋能时,这座制造业名城正在孕育新的经济生态。正如子建所说,他期待有朝一日,人们提到东莞不仅能想到“世界工厂”,还会联想到独具特色的本土品牌集群。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正是这样的探索者,正在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采写:蔡益彬、尹颂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