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千角灯在省非遗馆展厅内完成最后的组装和悬挂,经工作人员为灯身挂上灯带后,崭新的东莞千角灯正式亮相。5月1日,省非遗馆免费对外开放,市民可近距离一睹这盏千角灯的芳容,莞城的非遗魅力在更大舞台上绽放。
东莞千角灯亮相广东省非遗馆。 莞城供图
该千角灯自2021年着手筹备制作,在东莞千角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树祺师徒及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历时2年多,这盏纯手工制作的千角灯才成功面世。
“本来千角灯在此前就已经完成了。但是2月份突然收到通知,由于场地受限,需重新调整灯的尺寸比例。”张树祺的徒弟李玉茹说,在重新调整千角灯比例时,龙和花柱是最难的,既要保证修改前后的统一性,又要保证可行性,最后花了三周时间才完成。
物流运输也是难题。此次将千角灯运到广东省非遗馆展厅,运输路途虽并不远,但是难度极大。负责运输的莞城服务中心也是非常谨慎,组织了10多个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护送和组装。
“前期没有注意到货车大小,装箱时才发现货车宽度仅2米,而灯顶有2.4米,所以最后只能采取竖立的方式。但千角灯是手工制作而成,为保障不被损坏,并在约定时间内送达,需及时改变装箱方案。”莞城文化服务中心非遗专干庄莹莹表示,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在车内搭建悬空架进行固定,以便运输。
庄莹莹表示,“从装车到完成组装历时6天,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8点,加班加点完成组装和悬挂。”李玉茹说,“组装过程中,最难的是将8条龙安装到灯顶,再将华光盖与整个灯身连接,这个过程是非常考究纸扎功力,功夫不到家要不就接不牢,要么就是纸边断。此外,近900个玻璃小灯盏需要一个个组装上去,工作量也非常大。”
莞城文化服务中心方面表示,这是东莞千角灯又一次在省级展览活动中亮相,让市民更好地了解东莞千角灯,推动东莞非遗项目走近大众,同时展示了莞城近年来对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和东莞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东莞千角灯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源自宋代宫灯,是东莞特有的糅合传统手工扎制与书画、剪纸、刺绣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民间工艺瑰宝。千角灯体积巨大,工艺精湛,缀有“千只角,千盏灯”,每10年扎作一次,每次制作需耗时10月之久,其纸扎工艺并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传身授。整灯分为灯顶、灯体、灯柱、灯带、灯尾五大部分。2005年,莞城文化服务中心携东莞千角灯首次赴沈阳展出,获得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以及“中华第一灯”的美誉。
目前,存世的东莞千角灯共有四盏,一盏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博物图书馆内,一盏位于文化周末剧场,一盏位于市民艺术中心非遗展厅内,省非遗馆展厅内新制千角灯则为第四盏,新灯高约6.5米,宽近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