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更是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窗口。近日,莞城英文实验学校与东莞博物馆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探访陶瓷文明 解码千年匠心”的共建活动,共筑“文化教育新高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莞陶瓷文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提升文化鉴赏与探究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走进东莞博物馆“古代的东莞”专题展区,同学们开展30分钟的自主参观学习。他们分组驻足于各个展柜前,近距离观赏珍贵的文物。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展品,或质朴厚重,或精巧雅致,无声地诉说着东莞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演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不仅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了东莞古代先民的生活智慧,更深刻感受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自主参观后,学生们来到“专业讲解+教学引导”的双师教学课堂。在展厅教学环节,博物馆讲解员以系统专业的视角,带领学生梳理东莞陶瓷发展的历史脉络。随后在二楼互动厅,张彤老师巧妙衔接,以馆校共建课程《从文明起源到东莞的陶瓷文明》为载体,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度观察实物展品,思考文化精髓。
研讨中,教师们围绕“馆校资源融合”展开讨论,结合本课教学实践,就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提出建议,为后续馆校共建积累经验。莞城街道教育管理中心道法教研员彭佳泳老师和赵喜财老师均认为,本次课程教学设计新颖独特,馆校资源融合的思路为教学注入了新活力,让学生有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本土陶瓷文明素材,将抽象的文明起源知识具象化,有效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博物馆是历史、人文、知识的殿堂,它珍藏的不仅是文物,还珍藏了人类珍贵的记忆,传承着各时期的文明和文化,是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校长戚思琴表示,本次馆校共建活动,将珍贵文物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馆校共建” 的育人模式不仅创新了教育内容与形式,更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未来,莞英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馆校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