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建立起胸痛中心急危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实现全市“心电一张网”,进一步提升胸痛相关疾病医疗救治能力,日前,我市发布《东莞市“心电一张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构建全市“心电一张网”急救网络
《方案》明确,构建全市“心电一张网”急救网络,形成四级胸痛急救网络体系。通过加强全市胸痛中心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提升胸痛患者心电图诊断水平和急诊急救能力,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保障胸痛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能得到最佳和最有效的诊疗措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降低胸痛患者致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
根据《方案》,我市将科学选院,选定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挂靠医院作为牵头医院,负责建设包括牵头医院、胸痛中心(基层版)建设医院、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医疗机构和患者在内的四级胸痛救治体系。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挂靠医院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心电一张网”平台,并将胸痛中心(基层版)建设医院、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医疗机构纳入平台,形成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平台。组建市级“心电一张网”平台,将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平台纳入市“心电一张网”平台,构建全市“心电一张网”急救网络。
将进一步加强胸痛中心建设,畅通绿色通道,优化胸痛患者抢救流程,缩短溶栓和介入手术时间,提升胸痛患者应急救治能力,降低胸痛患者致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
届时,市卫生健康局将加强指导和培训,建立应急救治会诊体制,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方案》明确,此次行动分为启动阶段、建设阶段和提升阶段。其中,2024年4-6月为启动阶段,组建市、镇两级“心电一张网”项目建设工作组,分类指导辖区内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胸痛救治单元等医疗机构加入胸痛中心急危症患者救治体系,全面启动项目。
在2024年7月-9月建设阶段,将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改善就医环境,优化胸痛急救绿色通道,加强胸痛中心建设,通过引进或市内选派等形式充实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到2024年9月底建成全市“心电一张网”平台。
2024年10月-2024年12月,通过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的内涵建设和专科水平,全面提升我市胸痛患者心电图诊断水平和急诊急救能力,降低胸痛患者致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
建设市“心电一张网”项目是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方案》要求,各镇(园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成立镇级“心电一张网”项目建设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相应责任,把“心电一张网”项目建设纳入镇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