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获市表彰
东莞+-中堂视窗 2024-04-03 11:07:17

3月26日,2024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文化馆总分馆工作会议在东莞市文化馆召开。会上表彰了一批非遗保护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市文化馆中堂分馆)获评“2023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佳单位”,连续三年获此荣誉。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市文化馆中堂分馆馆长莫志荣获评“2023年东莞市最美非遗工作者”。

中堂镇通过深入实施《中堂镇文体振兴发展三年规划》,多措并举促进非遗传承发展,是首个建立镇级非遗传承人补助制度,也是首创亲授徒弟出师奖励的镇街。在非遗项目挖掘、非遗传承人福利保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非遗授徒和培训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绩。

目前,中堂镇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龙舟制作技艺,有国家级传承人冯怀女(已故);省级传承人冯沛朝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目前顺利通过了线上答辩;市级传承人两名(霍沃标与霍沃培),其他龙舟师傅20余名,建立了系统的中堂镇龙舟师傅名录,制定了镇级传承人保护机制。中堂镇报送的非遗案例“一条龙的龙舟产业”获评首届东莞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评选优秀案例。

有省级非遗项目1个——“中堂龙舟景”民俗活动。中堂镇素有“龙舟九景”的说法,八个村景轮番上演,中堂龙舟景为最盛。“中堂龙舟景”民俗活动每三年一次竞渡扒标,其余两年为趁景活动,民俗内容保留完好,群众基础深厚,在水乡地区影响力较大。

市级非遗项目——“百岁牌制作技艺”是中堂镇潢涌村的特色传统制作技艺,以百纳所用布料,需向百家募取,祈求百家庇佑,希望孩子长命百岁,做出来的百岁牌、背带、被子十分亮丽,深受人们追捧和喜爱。

市级非遗项目——“槎滘鱼包制作技艺”是中堂镇槎滘村一种特色美食,是一种用鱼肉擀制成皮包馅的食品,外形与云吞相似,在东莞水乡地区极受欢迎。2021年入选市级非遗项目,2022年黎见平申报成为该项目市级非遗传承人。

中堂镇还通过举办各类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包括中堂镇龙舟民俗摄影作品展、中堂镇龙舟民俗文化节、非遗墟市、非遗课堂、“潮流东莞·火柴盒”中堂镇非遗之夜城市艺术TIME、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等,促进非遗焕新出彩,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中堂镇制定全年轴线,结合各时间节点和不同主题,开展好“四季文化”主题活动,共开展全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84场次,多渠道赋能文化品牌影响,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惠群众超2万人次。

2023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了“潮涌东江·龙腾水乡”2023东莞龙舟月分会场暨中堂镇起龙仪式,6月10日,中堂镇在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暨东莞龙舟锦标赛中勇夺冠军,进一步擦亮“中国龙舟之乡”这张名片。

值得关注的是,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经过四年时间的研发和生产,已设计文创产品30余款,收获了不少好评,包括新年礼盒套装、龙舟节系列文创产品礼盒装、龙舟进校园系列产品、新年漆器礼盒套装,以及“璃龙祥意”系列礼盒等,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成果颇丰。2023年中堂镇共有三个项目入选首批东莞礼物,其中“独占鳌头”礼盒入选十佳东莞礼物,龙舟模型工艺品和中堂龙舟文创礼盒也加入东莞礼物大家庭。2024年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再次推荐3个优秀产品,其中“百岁纳祥图”入选了第二批东莞礼物。

此外,作为“最美非遗工作者”,莫志荣积极统筹协调中堂镇四个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的项目整理、传承保护、宣传推广等工作,获评为“2023年东莞市最美非遗工作者”。

文字: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程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