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2024年“点亮中国灯”——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主会场活动在江苏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3个国家级灯会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16个国家级灯彩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其中,东莞千角灯作为国家级灯彩传承项目受邀在活动上进行展示,让当地群众直观感受东莞千角灯复杂手艺及精美的装饰。
2024年“点亮中国灯”——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主会场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其中全国灯会灯彩项目展邀请北京、河北、山西、上海、广东等15个省市的灯会灯彩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50余件作品参展。展览分为瑞龙贺春、非遗新韵、匠心传承、盛世欢歌四个主题展区,集中展示全国灯会、灯彩相关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在当晚的亮灯仪式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东莞千角灯)代表性传承人张树祺受邀上台进行集体亮灯仪式。张树祺表示,能够代表地方非遗参加国家级非遗盛会活动非常高兴,接下来将继续配合做好非遗传承工作,加大推动千角灯传播力度,提升影响力。
走近活动主会场秦淮非遗馆,各具特点的灯会灯彩项目张灯结彩,竞相绽放。其中,在灯彩区里的一盏大型宫灯别具特色,不时吸引观众驻足观赏并拿出相机或手机拍摄,它便是来自莞城的东莞千角灯元素宫灯。
据悉,东莞千角灯,源自宋代宫灯,是东莞特有的糅合传统手工扎制与书画、剪纸、刺绣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民间工艺瑰宝。千角灯体积巨大,工艺精湛,缀有“千只角,千盏灯”。其得名,取东莞本地方言,角个同音,添人即添个(添角);灯丁谐音,添丁谓添灯,蕴含着“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寓意。而东莞千角灯每十年制作一次,每次耗时10月之久,制好后于正月只悬于赵氏宗祠内供人瞻观,作为该家族添男丁开灯仪式之用。其后,千角灯的制作世代相传,不断重做,且所制作的灯,一定有一千个角,每个角点燃一盏灯。而24条灯带因是宋代皇族遗物,则一直由赵家珍藏,直到20世纪60年代被毁。
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东莞千角灯又一次在国家级灯会灯彩展示活动中亮相,让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东莞千角灯,推动东莞非遗项目走近大众,同时展示了莞城近年来对非遗保护的传承成果和东莞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2004年,东莞千角灯经抢救性挖掘保护重现于世,2005年参加“沈阳国际新春灯会展”一举夺得民间艺术山花奖金奖和“中华第一灯”的称号。近年来,该项目通过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持续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借助东莞千角灯市级非遗工作站大力打造非遗传播平台,进一步彰显东莞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工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