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莞两会|市水务局局长陶谨:今年将优化供水管网500公里,让更多群众喝上优质水
东莞+ 2024-01-31 13:42:10

1月3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水务工作成效明显。其中,“新建碧道140公里”“市级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等工作写进报告,今年还要“新增碧道80公里”“更新改造供水管网500公里”“完成环保水务投资127亿元”。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备受鼓舞,深感振奋。”市水务局局长陶谨在接受东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要聚焦“投资年”,加快推进新建、改造供水管网500公里,完成4个易涝点整治,让市民群众切实感受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有效整治9个易涝点

东莞日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水务工作。过去一年,在内涝整治防灾减灾方面,市水务局还做好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陶谨:2023年,市水务局加快推进防洪工程体系、监测预报体系、水利工程调度体系建设,成功抵御全年33场强降雨和5个强台风,有效应对石马河流域50年一遇大洪水,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四不”目标。

其中,在防御方面,强化市镇两级联防联动,提升基层镇街防御能力,修编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规程、水旱灾害防御预案、排水防涝预案;成立东莞市水文局,补齐东莞预报预警短板。

此外,坚持防洪与排涝协调、内河与外江统筹、防洪保安全与抗旱保供水统筹考虑,科学调度全市重要水利工程。在防御台风“海葵”的过程中,成功将石马河旗岭断面流量从50年一遇削减至20年一遇,将松木山水的洪水从超20年一遇降到20年以下。

同时,加紧工程建设。新增达标加固55公里堤防,全市堤防达标率提升至80%;完成7宗三类坝水库除险加固、27宗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22宗水库坝顶硬底化;动工建设旗岭水闸(扩建)、峡口节制闸工程;完成9个易涝点整治,开工建设市区内涝整治三期(新开河系统)南侧分流工程,莞城老城区内涝问题将可得到有效缓解。

今年再建80公里碧道

东莞日报:近年来,东莞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做好水生态文章。目前,全市碧道建设总体情况如何?

▲寒溪河碧道

陶谨:近年来,市水务局大力统筹推进碧道建设。2023年以来,我们充分结合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科学谋划、合理部署碧道建设计划,规划编制了《东莞市绿美水系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7)》。

该“方案”以“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开展高质量绿美碧道建设,推进海堤生态化提质改造、强化湖库生态绿美修复,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绿色水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为重点任务,通过碧道建设进一步提升滨水空间的绿化美化水平。

截至2023年底,全市碧道建设任务下达完成累计约560公里;其中,2023年建成约140公里。同时,重点推进东江(干流及北干流)、东江南支流、石马河、东引运河-寒溪河、滨海湾至松山湖共5条主干碧道建设,并纳入绿美水系建设重点项目,规划全长270公里,已建成120公里,工程涉及绿化面积380公顷。

聚焦今年政府重点工作,市水务局还要新增碧道80公里,让群众更深切感受到优美林相、秀美城乡、绿美山水的变化。

改造供水管网500公里

东莞日报:2023年以来,“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等关键词被反复提及。新的一年,市水务局如何聚焦“投资年”,进一步做好水务工作,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

陶谨:2023年,市委市政府下达了我市水务基础设施固定投资要完成52亿元的工作任务。市水务局全年累计完成进度约73亿元,超额完成2023年度投资任务。

▲供水管网改造

按照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会议精神,市委将2024年确定为“投资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24年,市水务局将以“投资年”为任务牵引,以“843蓝图”为施工大纲,抢抓投资建设,狠抓行业监管,持续推进水务高质量发展。全年计划完成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守住防汛“四不”目标,“双水源”保障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系统保持安全稳定。

具体来说,在防灾减灾方面,将持续优化防汛机制,增强责任人员履职能力;推进水文建设,增强东莞水文测报能力。加快推进旗岭水闸扩建工程、石马河上游四镇干流防洪工程,新增达标加固30公里堤防,堤防达标率提前一年达到85%。

此外,完成东城街道榴花公园、茶山镇站前路(火车站南片区排水工程)、生态园大道超横路、企石镇湖滨南路启达工业园嘉宏锦城片区等4个易涝点整治,大力推进市区内涝整治三期(新开河系统)南侧分流工程和南城新基河片区易涝点整治工程建设。

在保障供水安全方面,将加速完善“双水源”格局,完成芦花坑水厂及其配水管工程等重要节点工程,进一步夯实“双水源”保障设施基础。同时,继续深化“供水一张网”,新建、改造供水管网不少于500公里,公共供水管网综合漏损率下降0.5个百分点,推进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抄表到户,让市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记者 梁浚锋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