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增长!2023年东莞市银行存贷款“成绩单”出炉
东莞+ 2024-01-27 09:58:19

近日,记者从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获悉,2023年,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要求,紧紧锚定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任务,全力加大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强化重点领域融资支持,为经济持续回升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存贷款总量保持合理增长

有力助推经济回升向好

落实好降准政策、运用好中期借贷便利(MLF),补充金融机构中长期稳定资金,增加信贷总量资金来源;同时,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年累计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467.3亿元,较2022年多投放84.12亿元,投放量、同比增量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推动金融机构全力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截至2023年末,东莞本外币贷款余额1.84万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2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全省2.2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12亿元。存贷款总量均保持平稳较快速度增长,处于合理适度区间,为实体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金融动能

一是立足制造业当家,强化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2023年,东莞出台金融支持东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精准保障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首创“智链通”“绿链通”再贴现业务,在“粤科融”项下专设“莞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着力提升产业链、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创新开展货币政策工具“首享户”专项拓展行动、金融惠企政策进百园万企“雨露行动”,打造“莞链融”“莞园融”惠企政策大礼包,政银企联动提升金融政策知晓度、获得感及融资对接效率。截至2023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511亿元,同比增长23.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余额分别为2793亿元、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2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9个和11.7个百分点。年末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二是贯彻“双碳”战略,推动金融资源加速向绿色发展领域聚集。2023年,东莞出台全省首份金融支持建筑领域绿色发展专项文件,促进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首创“绿链通”再贴现,专项支持绿色供应链融资,累计办理绿色领域票据再贴现9.88亿元,惠及企业184家。推动东莞银行成功纳入广东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地方法人机构范围,并顺利落地全省首笔地方法人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贷款。辖区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14.5亿元,惠及企业27家,推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6.8万吨。截至2023年末,东莞市绿色贷款余额20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2%,占各项贷款比重为11.1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三是坚持普惠共享发展,有效满足小微型市场主体融资需求。2023年,东莞通过进一步用好用足用活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等举措,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着力缓解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2023年,累计向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3.2亿元,支持扩大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约183亿元。截至2023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82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年初增加639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户数19.3万户,比年初增加1.2万户。同时,持续释放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辖区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5%,同比下降近0.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深入践行金融为民宗旨

增强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

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着力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普及性,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2023年,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进一步优化银行账户开户服务流程,提升境外人士境内开户便捷水平。深入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省内地市率先实现移动支付乡镇全覆盖。启动境外来莞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推动东莞通乘车码功能向工银澳门、中银澳门等境外钱包开放。推动银行机构在旅检口岸大厅布设全国首台支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兑换的外币兑换机,便捷港澳居民在莞生活消费。便利征信查询服务,累计布设个人、企业自助查询机52台、6台。大力开展移动支付促消费活动,组织“云闪付”APP承接发放1.6亿元政府消费券。

文字:官小群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