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读城|00后眼中的“青春东莞”
东莞+ 2024-01-18 16:33:44

当“哈尔滨”变身“尔滨”,当直播间喊麦、热点造梗、“上分大战”、摇人站台变成网上操作的流行,全国文旅狂抢热搜的架势,让人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城市如果加入抢麦大战,我拿什么给全国网友看”?

当初羡慕别人老家摇身一变成网红,多少人试图劝说自家文旅能够放下身段、拥抱网红。很多人直接喊话:让00后来打理自家的官宣渠道。不评说这波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不评说这股潮流如何朝着奇怪的方向一路狂奔。只是让00后出来侃侃自己的城市,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视角,他们可以读到什么?

从00后的角度来观察东莞这座城市,也许可以看到东莞更多青春的质感。

“青春东莞”藏在一座老屋的记忆里

去东莞千年古村里蹦迪,去那个曾被时光忘记的旧陶厂找到一座城对生活的炽热。

近30支乐队的免费展演,68组独立音乐人、86个独立音乐厂牌呈现的中国独立音乐的派对,将在东莞一个叫温塘的千年历史老社区唱响。

这是2024春节“青春东莞”给到你我的热烈而澎湃的邀请。

这个旧陶厂在东莞东城陶厂路63号,如今它改造成一家美术馆——棠。

村落、老街巷、芒果树,它们就伴随着“棠”,低调地和村落一起生长。

在温塘,你走过它的每一条街巷,看每一间宗祠、每一扇门,背后都有故事。如今故事重新讲述,用青春的激情和独白,向外界诉说着,用摇滚、民谣、说唱展现东莞的青春一面。

烫粉、烧鹅依旧,陶窑远去,那些盆、煲、碗、钵已经退出生活;那芒果树围绕着的一亩方塘还在,走地鸡行走于田间,白鹭从湖面掠过;田园景象还在,如今在尚存的陶艺小店发出时代的感叹里,美术馆在旺盛生长。

白墙黑幕,如山般延绵又如水一样流动;廊道和楼梯间链接的“白盒子”,如装置艺术在老建筑群里全新打开;庭院里的龙柏树和太行山的雪浪石,以及光影,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组成绝妙的山水建筑体。三百多年的芒果树,与老屋、街巷,祠堂和它飞檐的灰塑,共同组成了美术馆的风景。

于是,桃花源被看到,古老的社区年轻人来来往往,谈艺术、听音乐,带着多元化的视角和交流,让这座老屋焕发新的光彩。

于是,在摇滚、民谣、说唱、流行不同风格的歌唱里,这座老屋重又年轻。

“青春东莞”藏在一片老街巷的思念里

“东莞记忆”样板段开放,珊洲河、中兴路、莞城骑楼,积攒了历久沧桑的建筑在2024年成为了主角。有多少记忆,就有多少情感。梳理、修整、改造,一遍一遍涂抹时光的印记,一遍一遍打磨岁月的回响。

骑楼,带着新的光彩回归,它变得好用、好看、好玩。这些上世纪中期的老房子,焕发了少年般的风采,它携着咖啡、音乐、香水品牌而来,它带着潮流、艺术、文化元素,拉开了一场新消费场景的演出大幕。

还是骑楼,还是那些老麻石路,脚踩着历史的厚重,时间的积淀;还是制作的手工感,那里隐密着过往的肌理,往事的回味;还有灰砖、红砖的柔和触感,还有岭南风格的菠萝格木窗和吊灯,还有透露年代韵味的海棠花玻璃……

这是充满质感的景观氛围,这也是“东莞记忆”给予你的恍如隔世的华丽转身。

要问我怎么去爱你,我要你“活”起来。活泼灵动,活色生香。

快闪展览、音乐会、古早运动会、主题市集;鸡蛋仔、牛杂、油豆腐、青蔴茶……要问我怎么去爱你,我要收集你的过往,你檐头的青苔,你老砖的斑驳,巷子里流传的故事,沉淀在记忆深处的“莞城味道”。

我要沿着迎恩门、莞城桥,走过振华路、珊洲河,我要收集这城市里的轻松活力与城市印记。一段“东莞记忆”,一个城市文化“试验场”,在历史记忆传承和现代文旅商联动的转变中,这条街区重又年轻。

“青春东莞”藏在一条河的故事里

一条河涌蜿蜒流转,它带给两岸居民闲适的生活气息。沿着河走,去看村落、看休闲时光。

新基河。东莞中心公园让新基河变得柔美,穿过落羽杉林,流经湿地植物丛,有孩童踩着汀步石穿越而过。

水,流进了城市心脏。它成为亲近城市里的河,拉近了你我与大自然的距离,也拉近了我们和这座城市时空变换的距离。漂浮岛、中心湖、湖畔草坪、萤火杉林、大榕树、慢行桥。

赤脚走在草坡,在溪流间踩水,你与自然融合了。一切源自一条河,一条流过水涧头村的河。它曾滋养过一座百年的古村,而今它继续流转在东莞的中心区。

听流水的声音,这声音让生活慢下来,那一刻会让你觉得附近的车流再喧嚣,每日的生活再急躁,而流水的声息会教会你:生活再忙,也要把日子过得不慌不忙。

一条河,让你和自然更亲近,让每一个岭南水乡人在心中有了一条连接水系的记忆纽带。

从新基河向更远处去看,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它尊重的是自然原生态,是鹭鸟湿地、是杉林秘境,是游鱼蛙声;还有热情草坪,上演着音乐演出,咖啡馆里可休闲小酌,是露营时,微风拂来有河水的清凉……

沿着河走,可以看到更多东莞故事。

如果你问我,00后眼中的东莞是什么样的?是古村的焕然一新,是先锋剧场、是阳台音乐会、是声音图书馆、是咖啡工坊里飘出的幽香。

还有,还有,是对老城的情怀,是对童年味道的记忆,是一座城市街头文化的热闹上演,是城市阅读驿站里安静的阅读,是“咖啡”社交的潮流涌动。

00后看重时尚和潮流,也注重本地文化的保育,并欣然接受成为推动本地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文字:王红林 图片:王红林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