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教室、化学探究室、机甲大师教室、科学教室、三D打印教室、生物实验室……提起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的刘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出这句,“好想天天都能泡在实验室!”

实验室是科学实践、科普体验的重要场所,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2023年3月,东莞启动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点亮”行动,并把“推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科学类课程探究实验室(或实验空间)全覆盖”列入当年的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同时,2023年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重点项目中,集中力量重点开展“新建学校科学实验室建设及有效利用实践探索”,全力塑造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优势。
在市教育局装备中心的指导下,南城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作为揭榜单位,以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为实施单位开展了攻坚工作,不仅高标准建设科学实验室,更推动了科学实验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全市新建或改扩建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典型样板。

成立实验室建设专班,以超高标准规划设计
要说2023年东莞最受关注的新开办学校,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当仁不让。坐落于南城街道CBD地段,北部学校作为“面向未来·融通中外·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端数智型学校,具有发展科学教育先天优势。
为了做好学校科学实验室建设,南城街道教育管理中心成立学校建设领导工作小组,研究部署推动落实“科学实验室建设及有效利用”改革攻坚项目的意见,出台了《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科学实验室建设及有效利用的实践探索项目实施方案》,推动科学实验室建设及有效利用的实践探索。

根据学校地理位置以及校园建筑特点,建设领导工作小组与专业设计公司多次商讨研究,精心设计学校的科学实验空间顶层架构,全面推进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在筹建中已规划空中种植园,此基地将成为劳动、地理、生物等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试验场;通过科学拓展校园空间,将科学实验室、农作物园、功能室、教室、体育场馆等进行有机整合,设置了空中足球场、顶楼农作物园、大疆人工智能功能室等。
实验室配置全面升级,持续投入适度超前
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名校长、东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商务区北部学校校长朱亚骏表示,通过营造开放型空间、拓宽校园空间和软环境构建的三者深度融合,最终达成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目标。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教育+未来教育”融合的办学模式,以“科技赋能·多元启慧”为办学理念。
北部学校不仅高标准配齐配足实验室及相关设备仪器,对部分科学实验装备的投入还适当超前。

从这组数据就能看到:全校实验室设施设备仪器投入近500万元,建设有中学理化生实验室15间,小学科学、探究、劳技功能室18间,智慧课堂3间,足够满足60个小学教学班和27个初中教学班开展各类科技教育、创客教育、探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劳动实践的需求。
未来三年,学校仍将持续投入科创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建设VR教室1间、科技馆1间、人工智能创客实验室1间,持续投入购买3D打印教学设备和科学教学仪器等。这些充足的资源和设施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实验和项目的研究。
建立实验教学协同机制,促进实验资源共建共享
有了良好的硬件,还要有软件的配套,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朱亚骏表示,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课程体系,规划了未来少年科学院的实验室课程。学校还与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水濂山科普教育研学基地、东莞市中启未来科教研究院、东莞市科技馆、东莞市科学馆、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结对,充分利用城区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技设施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双向互动开展科普实践活动,用好社会这个科技大课堂。

在“请进来”方面,9月21日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四课。10月20日“科技创新,成就梦想”——第十八届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在北部学校启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廷芥研究员走进校园,为400多名初中师生带来精彩的讲座。12月5日,学校举行主题为“体验科学魅力,花样玩转校园”的首届科技节,活动内容涵盖了“酷炫科学实验秀”“科普科学设备体验”“机器人编队表演”“无人机编队表演”等30多个科普体验项目。在“走出去”方面,虽然学校仅开办3个多月,便已组织学生4次“走出去”参加东莞市科技节科学教育成果展示及体验活动和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点亮梦想之光”科教公益行活动。

该校2号楼为科创功能室集中地,学校正逐步开展流动科技馆、流动青少年宫、科普大篷车、科学调查体验、科普绘画等活动,开发不同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实验探究建立连贯支持。
借智发展以学促用,打造科创教师队伍
该校积极与专家团队合作,依托高校资源,引进北大博士后傅胤荣教授的一流技术和资源,以建设科创强校为办学规划,培养本校科创尖刀项目,重点打造水中机器人等创客类课程,邀请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廷芥研究员到校讲学,并规划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及科创能力。
学校聘请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副理事长高星原为学校的科普副校长,东莞市中启未来科教研究院刘建国为科技教育顾问。学校外聘了大疆教育的韦智霖和陈家裕老师、中启未来科教研究院的简健钊和郑建锐老师为学校的科学教育指导教师,为学校开展科普教育和快速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供了充足的支撑。
通过专家引领,打造强大的科创教师队伍,强力推进科学学科建设,强化科学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培养学生富于创新意识、乐于表达、具有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创新有为的拔尖创新型预备人才。
构建科技校园新生态,科学教育呈现“示范性”
高标准建设配齐科学实验室,如何有效利用发挥其作用呢?北部学校也做了自己的尝试和探索。依托科学校本课程激发在校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实验意识;依托全面开放的科学实验室实现学生科学实践再创造;依托科学实验室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依托科学实验室开发及共享各类特色课程,共开发10余项特色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水中机器人、航模、少儿编程、无人机、生物科学实验、校本课程实践、3D打印、陶艺、机器人搭建等;并积极应用科学实验室及学校数字管理体系,构建科技校园新生态。
学校通过顶层设计,拓宽空间,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依托科学实验空间建设,使科学教育教学场域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多方协同联动,促进实验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依托科学实验室开发特色课程,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为培养未来科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结合科学实验空间的有效利用,以学促用,深化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和科创应用意识。可以说,北部学校实验空间设施建设,以课程进化为准则体现了前瞻性;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升级的能力体现了延展性;以标准流程为依据空间制度管理体现了规范性,建配强保障,管用增效能,为全市新建或改扩建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典型样板。